如:順治因董鄂妃得天花身亡而悲痛欲絕,毅然決然棄天下當了和尚。正史上比較統一的說法是「順治暴病身亡」,得的是天花。他的病亡與董小宛確實也有一定的關係,但不像電視劇中渲染得那麼厲害。「順治出家論」在野史上記載頗多,正史上卻始終沒有定論。劇中有關康熙年少得天花之說倒沒錯兒。
孝莊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她有帝王之才,也完全具備垂簾聽政的條件,卻沒有政治野心,她對滿清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關於她下嫁多爾袞--據解放前後的一些清史專家孟森、王鐘翰等人考證,這事兒倒有可能是真的。史學家們是從當時留下來的一些隻言片語中得出這一結論的,在那些少得可憐的文字記載中,學者們發現對多爾袞的稱謂前後有了微妙的變化,一段時期稱之為「皇叔父攝政王」,後卻改為「皇父攝政王」了。而孝莊的下嫁按當時的滿清風俗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滿人當時的社會形態較漢人落後。待他們入關乃至漢化後,清廷或許覺得「老祖宗」做的這事兒有點兒不太好意思說出口,所以在正經的史書上幾乎都不去碰這個話題。
蘇麻喇姑與康熙一起長大,對他還有些影響。不過絕對不會出現劇中所說的抗婚之類的事兒,那樣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在封建社會宮女本身就是皇帝的奴婢,皇帝可以隨意處理的--宮女們因得帝王的寵幸而升上去的倒是不少,私自兒看上大臣拒絕皇帝的,還真沒聽說過,那不反了哪!朱三太子是明末清初清政府非常警惕的一個人物,因為當時反清復明的勢力很大,不少人都打著朱家的旗號反清,所以一時間呼啦啦出了一大堆「朱三太子」來,讓清廷很是頭疼。至於他與吳三桂聯手搞暴動,乃至學他的祖宗當和尚抗清之類的,那就純粹是編導為了劇情好看杜撰出來逗人玩兒的。
林延清教授還指出,劇中一些大的歷史事件,像康熙起用漢將「平三藩」,調用姚啟聖和施琅「收復臺灣」,御駕親征「平定葛爾丹」,都是有史可尋的,當然細節處也不乏虛構和戲說。還有一些大情節則完全是子虛烏有,宮中太監隨吳三桂等人一起造反,叛軍甚至打到皇宮裡來,康熙因為與孝莊太后打賭失敗而要求退位,等等,都是離奇又離譜的。最「玄乎」的是康熙逛妓院,還看上了紫雲姑娘,那紫雲姑娘恰恰又是反幫臥底的姦細,在關鍵時刻自食毒藥放了康熙一馬,等等,林延清說,「根本就不可能」。清朝的前幾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沒有幹過逛妓院的事兒,他們都是有為的明君,哪有閑心去蹚那渾水?
林延清最後說,《康熙王朝》這樣可視性強的歷史劇,在一定程度上對於普及歷史知識很有益處,而且這部劇的編導們很注重挖掘歷史作品的現實功能,這些都值得肯定。但由於打著正劇的牌子,卻夾雜了許多戲說的成分,就很容易給人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