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蘇南京的中國心理衛生聯合會(China Psychological Health Association)的最新公報顯示,自殺已在大陸成為繼心臟病,癌症,呼吸道疾病和事故之後的第五大殺手。在中國,每兩分鐘就有一名自殺死亡者和八名自殺未遂者。
在大陸自殺陰影籠罩下,中國的大學生正在逐漸淪為自殺高風險群體。科迪(Edward Cody)於3月28日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撰文報導了自殺陰影籠罩下的中國大學生。
報導說,根據中國青年報披露,就在武漢一地,去年春天就有12名學生自殺。這些自殺事件的嚴重性震動了湖北省政府,省教育廳於是召集全國81所大學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員一起, 研討引發自殺爆發的原因和制止學生自殺的辦法。
科迪在報導中描述了一名叫張清菲(音,Zhang Qingfei)的自殺未遂學生的悲慘經歷。
對於來自內蒙古一個僅有160人貧窮小村的21歲的張清菲,教育是擺脫世代以種馬鈴薯為生地方的唯一出路。她是一個苗條、聰明又亮麗的女孩,而且在中學讀書時表現傑出。去年秋天,她成為家鄉第一位上大學的學生。當她從被風蝕的戈壁灘邊緣的山頭啟程去一所學院(Chifeng Institute)研讀英文,開始她嶄新的生活時,村民們寄予她的希望也隨著她一路遠行。
但是黎明很快地變成了黑夜。足足有三個月時間,張處在絕望之中,因為她的地方口音使她處處被人視為外鄉人,她覺得很難交到朋友。這時她的心臟病舊疾復發。這位留著烏黑閃亮秀髮、曾是她鄉村裡的明星的姑娘後來說道,她發現其他的學生也不比她差,可能還更優秀。更糟的是,她的家人建議將寶貴的學費花在她16歲的弟弟張諄菲(音,Zhang Zhunfei)身上更好,因為他們覺得教育男孩,比較有經濟效益。
張說,到12月1日那天,她對失望的忍受和對前途的懷疑都達到了極點,於是她從宿舍的6樓往下跳,她回憶著,她想結束她的生命來緩和雙親的重擔。她跌入了一堆廢棄的木頭裡,使她死裡逃生,但是她的腳踝嚴重粉碎,臀部也被生鏽的釘子穿了孔。
雖然張渡過了生死的磨難,現在正處在慢慢的恢復當中,可能很快可以復學了,但是有許多成長中的大學生,有些甚至就讀於名牌大學,卻常常因為類似的理由而結束她們年輕的生命。這是一個偶發的趨勢,北京當局也在納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類似的報導,在這一段時期,常常不具名也沒有詳細資料地出現在官方報紙上,引述的自殺理由有的是考試失敗,或高學費壓力,或無法達到父母親過高的期望,或者是失敗了的風流韻事。根據一份官方管制的報紙報導,2004年3月初,一位在北京一所名校攻讀政法的高年級學生,從該校行政管理大樓的12樓一躍而下碰撞死亡。2004年3月中下旬,一份官方報紙報導說,一位就讀北大法律系的三年級學生,在香山上吊自殺。香山公園坐落在北京市郊,是同學們常聚集郊遊的地方。稍早在兩天前,一位北京林業大學大二學生在她寢室房間裡上吊自殺。
儘管教育部拒絕公布自殺學生的人數,但學者們預計最近幾年至少有100名大學生自殺。清華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教授方湖明(音,Fan Humin)表示,這個數字是工業國家的平均值,但是在2003年學生自殺人卻數急劇增加,媒體一直報導著。方說,這正是當局所憂慮的問題,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我們必須注意這一勢頭。她在一次會談中提到,我們不知道確切的數字,但肯定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華盛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