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0-03 17:05:33作者: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們日前稱,他們利用「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成功地在距地球15億光年處觀測到了一次巨大的能量爆發,整個爆發過程持續了5毫秒,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一個2000兆瓦的大型發電站在200億億年間的發電量
在最新出版的一期《科學快訊》雜誌上,由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丹坎-洛利莫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此次的研究發現。此次射電爆發是由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大學生大衛-馬克維克發現的,當時他正在對「帕克斯」射電望遠鏡6年前採集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儘管此次射電爆發看似來源於至少距離地球15 億光年的地方,整個爆發時間只維持了5毫秒,但是它的能量之強還是令科學家們驚詫。
墨爾本斯威本大學馬休-貝爾斯教授說:「一般而言,我們所探測到的距離如此遙遠的宇宙活動的能量都非常微弱,但是這次發現的射電爆發的確異常明亮。」此次射電爆發是如此明亮,以至於科學家們在首次探測到它時將其誤認為是人造射電干擾。它輸出的巨大能量高達10的33次方焦耳,相當於一個2000 兆瓦的大型發電站在200億億年間的發電量。洛利莫副教授稱:「這次射電爆發一定是由某種特殊的外來宇宙活動發出的,比如2顆中子星發生碰撞,或者某個黑洞在徹底消亡前的最後一口喘氣。」
儘管研究小組只發現了一次爆發,但是天文學家們可以據此預計它的發生頻率。帕克斯射電望遠鏡的負責人約翰-瑞諾茲表示:「我們估計,在整個宇宙中,每天都會有幾次射電爆發。西澳大利亞在建的一個新型望遠鏡將是觀測這種罕見的瞬變天文現象的理想設備。帕斯芬德射電天文望遠鏡將於2012年在西澳大利亞建成,它擁有非常寬闊的視野,極其適合進行這種觀測研究。」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們還將對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採集的更多有關射電爆發的資料進行梳理。此次射電爆發發現類似於20世紀70年代的伽碼射線發現,當時是軍用衛星發現了照亮天空的伽碼射線。這種所謂的長期爆發最後被確認為大質量恆星在形成黑洞時發生的爆炸。
馬休-貝爾斯教授說,超新星與新星雖同屬爆發的變星,但它們有本質的不同。新星主要見於銀河系內,它的亮度增加得不多,因此若在銀河系外,就很難被發現了。超新星則不然,爆發時亮度增加上千萬甚至上億倍。在天文學歷史上,總共發現了8顆銀河系超新星,而迄今發現的銀河系以外的超新星已有900多顆。超新星爆發後有三種可能的結局。爆發拋射的恆星物質變成了星雲遺蹟,而遺留下的恆星物質若在3個太陽質量以上,便坍縮形成黑洞;若小於1.4個太陽質量,便坍縮形成白矮星;若質量在這兩者之間,便坍縮形成中子星。它們都是很強的射電源、X射線和宇宙射線源。
應用射電天文手段觀測到的天體,往往與宇宙中的能量爆發有關:規模最小的如太陽上的局部爆發、一些特殊恆星的爆發,較大的如晚期恆星的爆炸,更大的如星系核的爆發等等,都有強烈的射電反應。而在宇宙中能量進發員劇烈的天體,包括射電星系和類星體,每秒鐘發出的無線電能量估計可達太陽全部輻射的 1000億倍乃至百萬億倍以上。射電天文學是通過觀測天體的無線電波來研究天文現象的一門學科。由於地球大氣的阻攔,從天體來的無線電波只有波長約 1毫米到30米左右的才能到達地面,迄今為止,絕大部分的射電天文研究都是在這個波段內進行的。
在最新出版的一期《科學快訊》雜誌上,由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丹坎-洛利莫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此次的研究發現。此次射電爆發是由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大學生大衛-馬克維克發現的,當時他正在對「帕克斯」射電望遠鏡6年前採集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儘管此次射電爆發看似來源於至少距離地球15 億光年的地方,整個爆發時間只維持了5毫秒,但是它的能量之強還是令科學家們驚詫。
墨爾本斯威本大學馬休-貝爾斯教授說:「一般而言,我們所探測到的距離如此遙遠的宇宙活動的能量都非常微弱,但是這次發現的射電爆發的確異常明亮。」此次射電爆發是如此明亮,以至於科學家們在首次探測到它時將其誤認為是人造射電干擾。它輸出的巨大能量高達10的33次方焦耳,相當於一個2000 兆瓦的大型發電站在200億億年間的發電量。洛利莫副教授稱:「這次射電爆發一定是由某種特殊的外來宇宙活動發出的,比如2顆中子星發生碰撞,或者某個黑洞在徹底消亡前的最後一口喘氣。」
儘管研究小組只發現了一次爆發,但是天文學家們可以據此預計它的發生頻率。帕克斯射電望遠鏡的負責人約翰-瑞諾茲表示:「我們估計,在整個宇宙中,每天都會有幾次射電爆發。西澳大利亞在建的一個新型望遠鏡將是觀測這種罕見的瞬變天文現象的理想設備。帕斯芬德射電天文望遠鏡將於2012年在西澳大利亞建成,它擁有非常寬闊的視野,極其適合進行這種觀測研究。」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們還將對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採集的更多有關射電爆發的資料進行梳理。此次射電爆發發現類似於20世紀70年代的伽碼射線發現,當時是軍用衛星發現了照亮天空的伽碼射線。這種所謂的長期爆發最後被確認為大質量恆星在形成黑洞時發生的爆炸。
馬休-貝爾斯教授說,超新星與新星雖同屬爆發的變星,但它們有本質的不同。新星主要見於銀河系內,它的亮度增加得不多,因此若在銀河系外,就很難被發現了。超新星則不然,爆發時亮度增加上千萬甚至上億倍。在天文學歷史上,總共發現了8顆銀河系超新星,而迄今發現的銀河系以外的超新星已有900多顆。超新星爆發後有三種可能的結局。爆發拋射的恆星物質變成了星雲遺蹟,而遺留下的恆星物質若在3個太陽質量以上,便坍縮形成黑洞;若小於1.4個太陽質量,便坍縮形成白矮星;若質量在這兩者之間,便坍縮形成中子星。它們都是很強的射電源、X射線和宇宙射線源。
應用射電天文手段觀測到的天體,往往與宇宙中的能量爆發有關:規模最小的如太陽上的局部爆發、一些特殊恆星的爆發,較大的如晚期恆星的爆炸,更大的如星系核的爆發等等,都有強烈的射電反應。而在宇宙中能量進發員劇烈的天體,包括射電星系和類星體,每秒鐘發出的無線電能量估計可達太陽全部輻射的 1000億倍乃至百萬億倍以上。射電天文學是通過觀測天體的無線電波來研究天文現象的一門學科。由於地球大氣的阻攔,從天體來的無線電波只有波長約 1毫米到30米左右的才能到達地面,迄今為止,絕大部分的射電天文研究都是在這個波段內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