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即有華夏、中華之稱。在中國各大族群中,漢族是最大的民族,又稱為「華夏民族」或「中華民族」。所以漢服又被稱為漢裝、華服。漢服不單單是指「漢朝服飾」,而是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中國古人講仁、義、禮、智、信,漢服從各個方面來講,都是最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服飾。中國古代的服飾隨著改朝換代而發生變化,因此不同朝代的服飾也反映出不同朝代的文化。
所以漢服包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據史籍中記載,遠在三皇五帝時期,先民們以鳥獸毛皮為衣,進而用麻作布。後來黃帝正妃嫘祖植桑養蠶,教導人民織布作衣,這就是最早漢服的起源。
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是在商朝建立的,就是把衣服分為兩截,即上衣下裳(裳是指裙子)。腰部用寬腰帶束扎。商朝的時候紡織與刺繡的技術都已十分的純熟,領襟袖口都有精緻的刺繡和滾邊。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深衣」。深衣即指上下分裁,但中間縫合而成。在當時非常流行,男女尊卑都能穿。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空前繁榮的鼎盛時期,唐朝的染織技術精湛,絲織品的染色圖紋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唐朝的服飾質地考究,色彩鮮艷,樣式繁多,配飾精美,大唐服飾雍容大方、華貴典雅,在悠久的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堪稱登峰造極,璀璨輝煌。
唐朝女子愛美成風,重視化妝、畫眉、點唇,也喜歡塗胭脂。服飾特點是低領大袖,裙腰高束。樣式主要是上著短襦,下穿長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讓長長的裙擺拖地而行,體態輕盈有若天仙般的飄逸高雅。唐朝男子身著圓領袍衫,頭戴幞頭、紗帽,幞頭是以絲絹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長帶,用來裹發的頭巾,在唐朝非常盛行。
敦煌壁畫中有大量的彩繪圖案,當中也有對佛國世界的描繪,有佛、天人、飛天仙女等形象,非常莊嚴逼真。如果詳加對照,會發現大唐服飾和壁畫中的天人服飾十分類似。中國傳統文化在唐朝時期與世界各國頻繁交流,傳統的服飾文化也影響了世界許多國家,至今日本和韓國的服飾中還保留著大唐服飾的特色。據史料記載,和大唐來往的國家,最多時竟達 300 多個。
宋朝衣冠服飾雖沿襲唐代傳統服飾,但又獨樹一幟。當時社會崇尚理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觀念,倡導傳統保守的道德觀。因此影響所及,服飾不再追求華麗,而以自然儉樸為主。宋朝男子服飾仍以圓領袍衫為主,以不同顏色來區分等級。不分尊卑,在各種場合都戴幞頭。女子服飾上衣種類有襦、衫、襖、大袖、半臂、褙子等等,下身也是穿裙子。其中褙子是當時無論貴賤都流行穿著的服飾,褙子是一種外衣,直領、對襟、長度過膝是其特色。
明朝建立後,恢復傳統的漢服服飾制度。明朝服飾質料種類繁多,刺繡技術發達。男子服飾仍以袍衫為主,官員朝服仍襲古制,以袍衫顏色和圖案來區分官職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繡圖案,文官為飛禽圖案;武官則為走獸圖案。婦女服飾款式承襲唐宋,襦、裙、襖、衫、褙子、比甲,明朝婦女的禮服為鳳冠霞帔。
漢服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領右衽,袖寬且長,以繩帶紮結取代釦子,穿著漢服使人神態舉止有含蓄內斂,端莊穩重,瀟灑脫俗的氣質與美感。這種特色有別於其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