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臘八粥
先從臘八說起。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節日,這一天的風俗要喝臘八粥。據清代《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臘八粥要用黃米丶白米丶江米丶小米丶菱角米丶栗子以及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核仁丶杏仁丶瓜子丶花生丶榛瓤丶松子及白糖丶紅糖丶葡萄乾,以作點染。
清宮每逢臘八,要派親王郡王或大臣到雍和宮管理煮粥丶供粥丶獻粥丶施粥等事。而今,雍和宮依然保留著熬臘八粥的傳統,只是不再專供皇帝享用而是惠及普通百姓。
貼春聯,挂門神,放爆竹
貼春聯,挂門神,既是為了避邪更為年節營造喜慶氣氛,這種習俗至今還普遍流行。只是,與我們現在用紅紙寫春聯不同,故宮裡的春聯是在白絹或是白紙上寫的。這是因為滿族人崇尚白色,故春聯例以白紙或白絹書寫,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清宮每年臘月廿六於各處貼春聯,張挂門神。清宮所挂的門神,均先裝裱在安有銅飾件的框內,在粗絹或布上繪製用黃綾沿邊。先期,由工部奏聞皇帝,至日,外朝三大殿等處,由工部內務府官員督同役人張挂。
其內廷等處,由門神庫太監先期報知宮殿監,宮殿監傳齊營造司首領太監,自乾清門至各門各宮張挂。所繪門神有四種:即金瓜武門神丶五穀豐登門神丶福壽雙全仙子門神丶童子門神等。
宮裡過年,也少不了要放爆竹
爆竹,亦稱炮仗,紙炮。清宮規定:每年臘月十九後就可以開始放爆竹。除夕,元旦(即正月初一)寅刻或子時,皇帝要乘轎前往各處拈香行禮,此時皇帝的轎子每過一門太監即放爆竹一聲,以示對諸神的敬意,亦表示接神。
太和殿大宴
元旦,即正月初一。朝賀禮儀結束後,皇帝要在太和殿舉行筵宴,太和殿筵宴原設宴桌210桌,用羊百隻丶酒百瓶。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裁減宴桌19桌,羊18只,酒18 瓶。嘉慶朝以後,筵宴的桌張根據實際情況又有所增減。
筵宴之時,王公大臣均朝服按朝班排立。吉時到,禮部堂官奏請皇帝禮服御殿。此時午門上鐘鼓齊鳴,太和殿前檐下的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皇帝升座後,樂止。
階下三鳴鞭,王公大臣各入本位,向皇帝一叩禮,坐下後,一整套繁縟的進茶,進酒,進饌,進舞儀式開始,這時筵宴進入高潮。最後丹陛大樂奏,群臣行一跪三叩禮,中和韶樂奏,鳴鞭,皇帝還宮。眾皆出,宴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