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頭腦跟電視機一樣,也有各種不同的頻道。頭腦的頻道及其轉換突出表現在跨文化交際之中。
有一本書提到:某日本人在西方國家生活多年,從頭到腳都西方化了。他用一口純正的英語跟美國人侃侃而談,言語投機,交流默契。美國人忽然問他「你能和另一個日本人像我們現在這樣交談嗎?」日本人回答:「當然不會」,他解釋說:不管什麼時候開口和西方人說話,我首先要把腦子換了擋再說,如果轉而和日本人交談,我必須小心地換回日本擋。要不然的話,他們不會理睬我要說的東西,而且可能會被激怒。由此可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頭腦具有不同檔次的頻道。
日本人的人際交往方式跟西方人有很大不同。日本的交流方式是察言觀色,拐彎抹角,含糊其辭,不坦率,盡量照顧對方的面子,避免由於不同意見而產生當面衝突,敏感信息不直說,用手勢動作或身體語言傳達。而西方人的交流方式恰恰相反,是開門見山,有話直說,直言不諱,坦誠相見,敢於表達不同意見,不怕由此造成人際衝突。這兩種不同的交際模式構成不同檔次的頭腦頻道,一種是日本擋,另一種是美國擋。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跟日本人(或美國人)交流,就應該把頭腦調到相應的日本(或美國)頻道。如果跟普通日本人交流而頭腦開著美國擋頻道,或者跟普通美國人交流而頭腦調到日本擋頻道,都會造成彼此交流障礙,雙方產生誤解、隔閡甚至敵意。
人腦的頻道及其轉換不僅存在於跨文化交流中,而且廣泛存在於日常的工作學習和休閑娛樂等活動之中。美學家朱光潛的名篇《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講的就是觀察處理事物(或現象)的三個不同視角。而對事物的三種態度或視角其實就是頭腦的三個不同檔次的頻道。
首先是「現實」或「功利」的頭腦頻道:朱光潛先生以不同的人如何看古松說明人的三種態度(也就是三個頭腦頻道)。他舉例說,一個木材商看一顆古松,想的只是做什麼用,架屋還是制器比較賺錢,如何買它、砍它、運它,扣除成本淨收入多少利潤。木材商看木柴、樹木、森林,頭腦都是處於「實用」或「功利」頻道。一般人創業、擇業、就業、業餘兼職、進修、消費和理財,甚至人際交往,興趣培養,搓麻打牌消遣,頭腦也都處於「功利頻道」。明星大腕在公開場合一舉手一投足,都要考慮吸引眼球、提升人氣拉高票房收入,頭腦也是開著「功利頻道」。人腦的「功利頻道」注重事物與人的利益關係,心理活動偏重慾望和意志。牟利、盈利甚至發財是多數人不可遏制的慾望。
其次是「科學」的頭腦頻道:植物學家看古松,就注意它的枝葉花果,生態特徵,以便分類,他還會想到日光水分、光合作用、風吹雨打和病蟲害對其生長的影響等。植物學家觀察古松,頭腦處於「科學頻道」。「科學頻道」與「功利頻道」不同,它需要排除成見和情感慾望,保持客觀性,注重事物間的相互關係,心理活動偏重抽象的思考。科學家要在混亂的世界中找出事物的關係和條理,納個物於概念,從原理推個例,分出事物的因果,特徵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天文地理、看科教片、使用和修理電器、甚至對食物的儲藏保鮮等,頭腦中都不同程度開啟「科學頻道」。
第三是「美學」或「美感」的頭腦頻道:畫家面對古松,只是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顏色線條,氣概神韻。畫家觀察古松和作畫的過程,頭腦處於「美感頻道」。「美感頻道」的特點是注意力專注於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動偏重直覺。畫家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古松上面,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他不尋求事物背後的利益,心中沒有逐利的意志和盈利的欲求,也不推求事物背後的關係、條理、因果等等,不用做概念、原理、規律方面的抽象思考。這種脫淨了意志欲求和抽象思考,注意力完全專注於具體事物形象上的心理活動就是審美直覺。人們平時看文藝片,讀古典小說,美容美發,購買時裝,佈置家居,甚至外出旅遊欣賞自然美,在社會交往中發現人性美、性格美,頭腦中都或多或少開啟「美感頻道」。
按照朱光潛先生觀點,科學注重求真,人腦的「科學頻道」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頻道」以美為最高目的。但他認為「功利頻道」以善為最高目的,則有失偏頗。人腦的「功利頻道」源於人的自私本性和獲利享樂欲求,其最高目的應當是利,也就是尋求利益最大化。而善,無論是友善、還是行善、慈善,往往不能增進具體物質利益,甚至還需要付出和奉獻,有悖利益最大化訴求。如果獲取更多的物質利益能夠自動導致善,那就沒有「貪婪無度」「為富不仁」之類的說法。因此,應該有另一個頭腦頻道以善為最高目的,而這個頭腦頻道就是「倫理」或「道德」頻道。「道德頻道」才會驅使人關心公益、幫助別人。
因此,必須在朱光潛先生三個頭腦頻道(即三種態度)基礎上增加一個頻道,這第四個就是人腦的「道德頻道」。倫理學家看古松,會從古松的蒼翠挺拔,不畏風吹雨打,嚴寒雪壓聯想到人的正直、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進而想到如何做一個高風亮節、無私無畏、除暴安良、伸張正義的有德之士。倫理學家此時頭腦中開啟的「道德頻道」,針對和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心理活動偏重以愛心、同情心、互助精神為主的感情。以愛心互助之情處理人際交往,調節利益關係。西方情感主義倫理學和現代心理科學都揭示:道德實質上是一種以愛心為基礎的人類感情。休謨把這種道德感情稱之為「道德感」,亞當斯密稱之為「同情」,古代中國人稱之為「良心」。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排憂解難,參加公益,慈善捐助,禮貌待人,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亂扔垃圾,等等,頭腦都不同程度開啟「道德頻道」。
以上四個常見的頭腦頻道各具特色:「功利頻道」以人的自私性和逐利享樂慾望為基礎,「科學頻道」以概念、原理、規律及其應用和抽象分析思考為基礎,「美感頻道」以美的事物和審美感知為基礎,「道德頻道」以人的愛心溫情為基礎。由於追逐利益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啟動和運用「功利頻道」,所以「功利頻道」往往處於比較強勢的地位。而其他三個頭腦頻道對「功利頻道」具有制衡作用,防止「功利頻道」失控和人的畸形發展。如必須以「科學頻道」求真務實客觀的科學態度,防止為了尋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顧一切蠻幹,像「大躍進」「畝產萬斤」之類違背科學精神做法只能導致無窮後患。而「美感頻道」滿足人們高級的精神需求,避免使人成為貪婪無度的「經濟動物」。「道德頻道」更直接制約「功利頻道」,使之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尋求和攫取個人利益,甚至為公益和他人犧牲個人利益。
正常情況下,人腦的「功利頻道」都會受到其他三個頻道適當的限制和約束。然而,當今中國人頭腦中的「功利頻道」被大大強化,而其他人腦頻道,尤其是「道德頻道」被大大削弱,甚至被「功利頻道」完全支配、控制和操縱,由此造成人的功利心惡性膨脹甚至利慾熏心,道德沉淪和敗壞。如食品從業人員運用化學知識往食物裡添加硫酸、敵敵畏等有毒物質,就是頭腦中的「科學頻道」被「功利頻道」全面控制,完全失去對後者的制衡所致。如果還具備正常的「科學頻道」和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就會正視那些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嚴重危害而不至亂用。文化和藝術工作者出版盜版的文學作品或音像製品,也是「美感頻道」被「功利頻道」綁架裹挾造成的。如果頭腦中還有正常的「美感頻道」和正確的審美觀,立馬就會感受到盜版和造假是對美的事物和形象的猥褻。至於有的人打著「公益」「慈善」甚至「維權」的旗號騙錢斂財,則是頭腦中「道德頻道」幾乎蕩然無存,被「功利頻道」完全取代和裹挾的結果。
要提升人的道德素質,就必須打破頭腦中的「功利頻道」對其他檔次頻道的壟斷,靈活運用和適度強化其他三個頭腦頻道,充分發揮其制衡「功利頻道」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當下許多中國人的頭腦似乎被固置在「功利頻道」,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利益的計算和考量,無法自由轉換到其他頭腦頻道。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加強心理訓練,使頭腦善於擺脫功利心態及其影響,隨時靈活轉入非功利的頭腦頻道。只有這樣,才能以頭腦中「科學頻道」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檢視自己的生活,認清那種貪婪無度,整天忙於牟利逐利的生活對人生意義的遮蔽,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危害;才能不時開啟頭腦中「美感頻道」去發現和欣賞美,以生活中發現的自然美陶冶性情,以文學藝術上展現的人性美、性格美感染和提升自我;才能隨時啟動頭腦中的「道德頻道」去扶危濟困,關心公益,參與慈善。
要提升人的道德素質,開發和強化頭腦中「道德頻道」尤為重要。道德是一種被古代中國人稱為良心的情感體驗和感受。按照古人觀點,良心包括四個方面:惻隱之心、是非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要強化人腦的「道德頻道」和良心,就必須強化這四個方面情感體驗。面對他人的不幸遭遇,心裏感到不適難受,甚至隱隱作痛,這是惻隱之心的表現。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對真善美無限熱愛和嚮往,對假醜惡深惡痛絕,嫉惡如仇,這是具備是非之心的表現。做了壞事羞愧難當,甚至無地自容,對別人做不仁不義之事心生厭惡和憤慨,這些都是羞惡之心的表現。辭讓之心表現為謙虛、寬容的品質,是紳士風度的體現。如今中國人良心十分欠缺。在當下「方韓之爭」中,不少「公知」明知韓寒有問題,甚至是假貨,但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面子,還在力挺他。嚴重缺乏是非之心。而韓寒及其背後文化商業造假團隊,更完全喪失惻隱、是非、羞惡、辭讓之心。可見健全人腦「道德頻道」,強化良心和道德情感體驗對中國人來說多麼重要。
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質,除了開發利用和健全人腦的道德、科學、美感頻道,以這三個頭腦頻道制約和規範「功利頻道」,強化良心和道德情感體驗以外,學一點中西方跨文化交際知識,瞭解西方人人際交往和思維方式也很有好處。西方國傢俱有尊重個人的習慣和自由民主傳統,頭腦裡擁有西方文化知識或「美國頻道」、「英國頻道」,對養成尊重人的習慣和民主作風,提高人的素質不無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