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妙招一:流水宜流不宜堵
孩子成長中的許多問題,大部分是「流水問題」,即可以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自然解決、自然流逝的問題。比如,有的幼兒愛動手「打人」,有的不愛與生人說話,有的有「穢語抽動症」,有的學習粗心大意……流水宜流不宜堵,就是要讓它往前走,不要停滯下來。
「流水問題」也是問題,當然也要認真對待。但是,所有大驚小怪、批評過度、傷害孩子自尊的處理,都無異於把這股水堵住,停滯下來。本來,水遇到了暗礁,也許打一個旋就過去了。但如果過度處理,這水就被阻塞,不能往前走。
成長的問題要靠成長來解決。最認真的態度、最合適的辦法,就是點到為止,同時靜觀其變,耐心等待著這股「水」快速流過去。
家有妙招二:適當的「轉身」
有一則「腦筋急轉彎」:戰爭時期某地有一座橋被軍隊佔領,軍人在橋中間設崗,叱退所有試圖過橋的行人。經過此橋正常時間須6分鐘,從橋一端到達中間崗哨時間約3分鐘,而哨兵也是每3分鐘探頭檢查一次。現在問:如何穿過這座橋?答案:到達中間崗哨處,來個轉身,然後被「叱退」回去,正好走向目標。這個故事蘊涵的道理,就是必要的時候要「轉身」。轉身就是轉變觀念,轉變態度,轉變「活法」。
家庭教育中最需要這樣的「轉身」。很多家長有這樣共同的經歷:孩子到8、9歲的時候,突然變了,變得不認識了,變得管不了了。為什麼呢?在此之前,我們是把孩子當作完全不能自理、沒有生活知識、不具備獨立人格的嬰幼兒來「養」的。我們像養小貓、小狗一樣養孩子、疼孩子、寵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塊肉,跟孩子不分「你」、「我」。但是,孩子突然長大了,上學了,他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了,而我們的家長還沒有適應過來。我們開始困惑和抱怨:孩子怎麼不聽話了?孩子怎麼不可愛了?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我們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也要變化。當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形成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把他當作一個「人」、一個朋友甚至一個同事來對待。我們跟孩子的交流,就必須是認真的、平等的、商量式的、很當回事的,否則,衝突在所難免。有許多家長與孩子的衝突,就是由此開始的,一直延續到兩代人之間無休無止的戰爭。這種戰爭,很像是一種說不清、道不白的宿命,一種「不是冤家不聚頭」的宿命。大家都稀裡糊塗成了戰爭的犧牲品。
其實,最初的原因,就在於家長沒有在適當的時候「轉身」。
家有妙招三:好心·好臉·好話
有的家長信奉這樣的道理:「給好心,不給好臉」,或者「給好心,不給好話。」。他們對待孩子就是如此:一年四季難得看見他們笑一笑,難得聽到他們說幾句「中聽」的好話!所以我們有那麼多「苦大仇深」的孩子,因為他們每天都要面對苦臉和壞話。我們中國的家長很實在。他們在心裏都愛著孩子,但臉上不露、嘴裡不說。為什麼臉上不露、嘴裡不說?因為他們覺得那樣不實在、輕浮。這是大錯特錯!一年到頭沒有「好臉」、「好話」,卻還說自己是「好心」,這樣的事,不值得懷疑嗎?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那麼深沉、世故;他們很難透過「苦臉和壞話」的現象,去理解這背後「好心」的本質。
好心、好臉、好話,這應該是統一的「三位一體」。給孩子「好臉、好話」,這害不了孩子,反而是他們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家有妙招四:放風箏與教育
放風箏如同倒著釣魚,向無邊的天穹釣魚,目光極舒,胸廓極展;釣到是時空的變幻,是生命的更新,是想像的超越。利用著一種力,在收放之間,看著手中的風箏達到一定的高度,自由自在地漂浮、升華、飛舞。說到底,教育的藝術就是這一收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