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可寶貴的嗎?提出這個問題似乎是多餘的。地球上生存著數百萬種植物和動物,陸上爬的,水裡游的,天上飛的,應有盡有,其中最寶貴的生物是什麼?相信人們都會回答:是人類!
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漫長歷史,但只是在幾百萬年以前,才出現了人類。如果把46億年比作一天,那麼人類相當於是在一天中的最後幾秒鐘才出現的。與地球上其他生物相比,人類是唯一有智慧的生物,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奇蹟。因此,我們說「人是最可寶貴的。」並不僅僅是人類的故步自封。
然而,某些人又是多麼的矛盾啊!計生委自豪地聲稱:「實行計畫生育政策以來,中國少生了四億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如果說中國減少了四億隻老鼠,那麼對人類來說無疑是件好事,因為老鼠是害蟲。然而,既然人是最可寶貴的,那麼減少了四億最可寶貴的人,又有什麼值得「自豪」的?誰都知道,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把少生四億人口當作「巨大成績」,難道,中國人的平均價值是負數,中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消耗價值大於創造價值的廢物?
在地震(例如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發生後,抗震救災的首要工作就是搶救人的生命。可見,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這一點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計畫生育把少生四億人口當作「巨大成績」,那麼,減少人口不正是符合計畫生育的目標嗎?一邊搶救人的生命(從而增加人口),另一邊實行計畫生育(從而減少人口),豈不是互相矛盾?
有人說:「搶救的是已經存在的生命,減少的是尚未存在的生命,這兩者的性質是不同的。」不錯,這兩者表面上是不同的。然而,假如沒有計畫生育,那些「少生的」人口就會成為已經存在的生命。《長江日報》評論部主任劉洪波寫過一篇文章《計畫生育還是計畫殺人?》,提到武漢市黃陂區蔡店鄉計畫生育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曾殘忍地處死了一位超生男嬰。可見,在某些計生工作者的眼裡,如果是「計畫外」出生的,即使是已經存在的生命,也是不該存在的。
一個嬰兒是否應該來到世間,本來只應由這個嬰兒的父母來決定。如果育齡夫婦不願意生孩子,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例如,很多發達國家都在絞盡腦汁鼓勵生育,但收效甚微);如果育齡夫婦願意生孩子,而計畫生育又不允許他們生孩子,那麼其結果就是減少了本應存在的生命,也就是減少了人口數量。
有人說:「如果那些少生的人口出生了,就會侵佔其他人的資源,從而剝奪其他人的生存權。」我想反問這種人:「按照你的邏輯,那麼請問你的出生是不是剝奪了其他人的生存權?」
也有人說:「物以稀為貴。中國人多,所以中國的人不值錢。」對此,我想反問:「秦朝時中國只有二千萬人,是不是當時的中國人就很值錢?非洲小國盧安達人口只有幾百萬,是不是盧安達人就很值錢?那麼為什麼盧安達又會發生種族大屠殺?」
又有人認為,現在世界上的人口已經太多了,地球已經不堪重負了,所以應該減少人口。然而,這種觀點在歷史上並不新鮮。早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著名的基督教學者聖傑羅姆說:「這個世界已經人滿為患了,地球已經不堪重負了。」那時候全世界只有大約2.5億人口。從人類幾千年歷史來看,一般來說,在任何一個時代,世界人口都比以前多,那麼,只要是對人類有憎恨之心的人,任何時候都可以宣稱「地球上的人口已經太多了」,並以此為根據,大肆消滅他們所憎恨的東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