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中,不但包含了世界著名的宮廷菜,而且還包含了一批精美的由私家烹調出名的官府菜。譚家菜流傳到社會上來後,有人說:「戲界無腔不學譚,食界無口不誇譚」。
時至今日,譚家菜被完好地繼承了下來,並獲得了新的發展。做為中國官府菜中的一個最突出的典型,譚家菜不僅蠃得了許多國內外老饕的讚美,也引起了不少烹飪研究家的興趣。
譚家菜成為北京飯店的川、廣、淮、譚四大名菜方菜之一。
譚家菜是靠味道的鮮美和質地的軟嫩而獲得人們一致讚揚的。報刊對於譚家菜曾有「其味之鮮美可口,雖南面王不易也」的評價。當時訂譚家菜宴席,必須轉托同譚青相熟之人。通常潭家菜的價格是一般中產之家不敢問津的。
北京歷來為首善之區,人文薈萃,各方面的歷史人物雲集,無論政界、軍界、財界,炙手可熱的名人很多,「口之於味有同嗜」,都想來嚐嚐譚家菜。第一次吃得好,第二次還想來。因此譚家菜的生意從未清淡過。外地人,也要想方設法以吃到譚家菜為快。吃譚家菜有一個條件,不管就餐者與譚家是否相識,都要給主人多設一個座位,主人也總是要來嘗上幾口,以這種形式,來表示「我這裡並不是飯館」。其目的,當然不過是維護自己的面子罷了。
譚家菜貴則貴,但燕窩魚翅,山珍海味,俱是拿手菜;所有器皿,古色古香,都是頂上古瓷;一間客廳,三間餐室,傢俱皆花梨紫檀;古玩滿架,盆景玲瓏,四壁是名人字畫,室雅花香,設備齊全,絕非一般餐館可比擬。因此,凡吃過譚家菜者,皆稱「不為妄費」。
要吃譚家菜,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便是,無論食客有多高的權位,都需走進譚家門來吃譚家菜,譚家概不出外會。
譚家菜另一個特點是講究原汁原味。烹製譚家菜很少用花椒一類的香料熗鍋,也很少在菜做成後,再撒放胡椒面一類的調料。吃譚家菜,講究吃雞就品雞味,吃魚就嘗魚鮮,絕不能用其它異味、怪味來干擾菜餚本味。
譚家菜在烹調上的特點是火候足,菜餚軟爛,易於消化。譚家菜是家庭菜,講究火細做,不像一般菜館裡的菜,出於營業的需要,多是急火速就的。因此,在譚家菜中,採用較多的烹飪方法是燒、燴、燜、蒸、扒、煎、烤,以及羹湯等,而絕少爆炒類的菜餚。
例如烹製魚翅,一般都要在火上燒六、七個小時;烹製熊掌在火上的時間更長。所以,譚家菜非常軟嫩鮮美,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實際上,常來譚家聚餐者,也往往是那些老學究、老名流、老官僚們,他們講究細細地品味,喜歡軟爛的菜餚,譚家菜最對他們的口味了。
所謂火候足,並非樣樣如此,譬如譚家菜中的白斬雞,是用開水燙熟的,談不上「火候足」,但其嫩非凡,鮮美無比。所以,說譚家菜的火候足時,也不可一概而論。
在所有魚翅菜中,又以黃燜魚翅為上乘。這道菜選用珍貴的黃肉翅(即呂宋黃)來做,講究吃整翅,一隻魚翅要在火上燜六個小時。這樣做出的魚翅,汁濃、味厚,吃著柔軟糯滑,極為鮮美。
譚家菜中的清湯燕窩更有其獨到之處。它發出的燕窩顏色白,量也顯得多,但是營養損失很大。在譚家菜中,這個菜的作法是:用溫水將燕窩浸泡三小時,再用清水反覆沖漂,非常細心地擇盡燕毛和雜質。待燕窩泡發好後,放在一個大湯碗內,注入半斤雞湯,上籠蒸20∼30分鐘左右,取出分裝在小湯碗內。再把以雞、鴨、肘子、乾貝、火腿等料熬成的清湯燒開,加入適量的料酒、白糖、鹽,調好味,盛入小湯碗內,每碗撒上幾根切得很細的火腿即可上桌。此菜湯清如水,略帶米黃色,味道鮮美,燕窩軟滑不碎,是譚家菜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