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6月05日訊】(看中國記者柳成蔭編譯報導)本文譯自美國有線新聞網(CNN)6月4日文章「China's Tiananmen activists: Where are they now?」,以下是譯文:
今年的六.四日是天安門事件25週年紀念日。CNN 記者採訪了幾位當時持不同政見的民運人士。他們當中一些人就是在鎮壓當晚,也就是1989年6月3-4日仍然堅守在天安門廣場上抗議示威的千萬學生中的一員。
王丹
從1989年起,世界需要相信,中國人民都在盼望民主化,無論何時當他們有機會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社會活動家王丹對採訪他的CNN的記者 Moore 說。王丹是另一個有影響力的學生民主運動領導人,他就是照片中那個戴著眼鏡,身材略瘦,拿著喇叭的那個男生。
89年時的王丹
在4日的鎮壓後,王丹是中國政府輯拿的要犯之一,之後王丹在中國的監獄中度過了六年。最後他也逃到了美國,現在是臺灣一所大學政治學的教授。
王丹現今模樣
Moore 最近用電郵的方式採訪了他。
中共會進入1978年鄧小平提出的「公開的對話」嗎,中共能實行2010年溫家寶在美國聯合會議上提出的「政治改組」嗎,或是它會堅持現行的,被一些觀察家們稱之為「列寧主義加消費者主義」的體制?對王丹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言而喻。我的最後的問題:你有什麼話對北京的現任領導人說?他回答,「想想共產黨的未來吧!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實行民主,要麼滅亡。
吾爾開希
沒有人能真正的忘記(六四),但是有人卻選擇轉向了另一面。吾爾開希告訴CNN。他現在仍然是活動家,就像當年1989年一樣活躍和著名。
與柴鈴,王丹一起,吾爾開希也曾是在天安門廣場上絕食抗議的學生領袖之一,他因為身穿著醫院的病號服在電視機前譴責前國家總理李鵬而聞名。在鎮壓多年後,他經常會在半夜夢見當晚的血腥屠殺而驚醒。
當年吾爾開希(中)、王丹(右)、柴玲(左)(看中國配圖)
雖然半夜噩夢已停止,但現年46歲的吾爾依然為自己在天安門事件後仍然可以活著而內疚,「作為倖存者,我會永遠感到愧疚」,他說。
25年的今天,吾爾開希生活在臺灣,他依然是一位社會活動家和持不同政見者,也是臺灣一家美國金融公司的合夥人。
吾爾開希現今模樣
1989年,吾爾開希離開了中國。在2009年他在寫給CNN的專欄中說,以前在中國你不能買到一雙Nike鞋,也不能在隨便在酒吧喝一杯,現在的中國有了自由的市場經濟和財產擁有權,但是人們在政治上卻沒有任何的地位。現在,中國取得了市場經濟,但他們是以失去政治自由為代價的。
「這是個糟糕的交易」,他說。
方正
「雖然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但是六.四卻永存於親歷鎮壓的人們心中,專制政權在25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並對他們當年的犯罪行為沒有任何歉意,受害者們也沒有得到過任何賠償,中國的人權狀況依然堪憂」方正說,他在天安門事件中被坦克碾斷了雙腿。
方正那年22歲,即將畢業於北京一所大學,自從參加了那場為了促進政治改革的學生抗議活動後,命運被徹底改變。
「我們目的很簡單,我們想要中國變得更好。我們感覺到了很多問題:腐敗和沒有自由。」他在CNN 最近的訪問中說。
「在凌晨4點,學生領袖和解放軍達成了協議,他們同意學生離開廣場。方正和一位同學從長安街回校的路上,一顆炸彈在他們旁邊爆炸了,方正推開了同學,自己卻被迎面駛來的坦克壓倒。我覺得我的整個身體被碾碎了,在我能意識到的最後一刻,我看到了我大腿裡的白色的骨頭伸出來了。」在2012年的CNN 採訪中他說。
方正
方正的雙腿後來被截除,在後來的20年裡一直被監視居住,他從北京搬到了中國南方海島海南,為了生活曾在街邊販賣過香菸。「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會受到監視,我們的家被裝上監視器,電話被監聽,」他說。
2009年,方正全家移民美國,在費城生活並有了第三個女兒。方正像運動員一樣受訓後,現在可以走路和開車了。
他希望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悼念六.四紀念活動能警示和告訴人們鎮壓的真相和後果。方正在2012年被邀請到香港維園的紀念活動中講話,受到成千上萬人的歡迎。「在離中國很近的香港,在維多利亞公園內的燭光悼念六.四紀念活動點亮了黑暗的中國。」方正說。
邵江
「1989年後的中國變得更糟糕,我想是那次政府武力鎮壓民主訴求後成了歷史的借鑒,政府每天都在用同樣殘酷的方式鎮壓民意,就像天安門事件一樣。」邵江說,他在1989年的民主運動中代表學生起草了民主大綱和代表學生與政府對話。
邵江現在為國際特赦組織網站撰寫日誌和為人權組織活動工作了超過十年。對於邵江來說,他們的學生民主活動在1989年之前已經進行了四年了,在大學宿舍裡,他和和他想法一樣的同學們一起把政治雜誌偷偷帶進學校,並且直接批評當時共產黨的腐敗。
邵江
這些活動引來了不少學生的參與和討論,同學們從中國各地來參加他們的論壇,最後決定在北京的心臟天安門遊行示威。
邵江現在依然被流放,生活在英國。
1989年的運動激發了邵江對政治學中關於民主和全球化的研究。他研究如何在建設社區的過程中可以讓民主的蓬勃發展。
當被問到是否有種直接簡單的方法讓中國實行民主,邵想了一下承認:「這是個挑戰」。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