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6-03-20 02:10:26作者:江科郁
拒當大腹婆,嘴巴不要動不停。(攝影:江科郁)
一般而言,只要代謝正常,多餘的脂肪、水分自然不容易囤積。中醫促進代謝功能正常,從養生入手,針對個人體質調理,讓失衡的生理機能恢復。雖然中醫減重效果較慢,但以藥物搭配針灸,平均一個月約可減2-3公斤,也比較不容易復胖,當然,配合飲食控制和運動等基本功,更可令效果事半功倍!
臨床上,中醫將肥胖簡單分為四型:攝取過多食物的胃熱型、虛胖的脾虛型、壓力造成的肝郁型,以及老年、更年期的腎虛型,針對不同分型各有不同的減重方式。
胃腸實熱型
食量大、容易口渴、喜食冷飲是這類患者常見共通點,臨床上以男性多見。
因飲食積滯於腸胃郁久化熱而成,可以清胃熱的黃連湯搭配耳針或針灸神門穴抑制食慾,減少熱量攝取。
脾虛濕阻型
此類患者容易感覺疲倦無力、四肢浮腫且食慾差,明明吃得比別人少,卻又比其他人容易胖,約佔減重門診的3成。
通常會使用健脾祛濕的藥物如香砂六君子湯,搭配針灸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
肝郁氣滯型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煩躁,經常用吃來放鬆。
可以疏肝理氣的逍遙散等為主,針灸與調節情緒相關之太衝穴等。
肝腎兩虛型
年過50歲後因臟腑機能也會減弱,加上荷爾蒙減少、新陳代謝變慢,且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雖少吃但體重仍上升。此類患者減重速度慢,可以增加運動量,並以六味地黃丸等滋補肝腎方配合針灸中脘、關元、三陰交等穴位。
想減重,少吃、多動的基本功不可少,欲配合服用中藥也要找有執照的中醫師,不要自行服用或購買偏方、草藥來減肥,以免減重不成,反而傷害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