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6月19日訊】6月16日,美聯儲宣布不加息,日本央行也宣布保持貨幣政策不變。消息公布後,日元兌美元飈升至103.61日元的兩年高位,升2.3%,美國市場中段報價為104.22日元,升1.7%。今年以來日元對美元升值達15%以上。日元急升,日本股票隨之大跌,16日就下跌了3.1%。
有人分析,如果下個星期英國脫歐公投或是成為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風險。如果是這樣,由於避險情緒升溫和日本經濟並不是那樣差,預計日元兌美元將升穿100大關。一旦英國脫歐,日元短期內還有可能衝上到97;如果英國留在歐盟的話,日元也可能跌到110水平。還好,隨著6月17日英國國會議員被害,英國脫歐的概率已經全面地降低,英國脫歐對全球股市匯市商品市場的衝擊和影響有可能在下個星期也會全面地降低。
現在的問題,當最近全球市場的金融市場風險大升時,為何日元會成為全球市場的明星避險貨幣而不是美元?按理說,從2013年開始,日本央行在極力推行量化質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把利率降低到負利率,日元應該是貶值而不是升值。這不僅表明日本央行向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也表明日本央行也希望以此來增加日本企業的出口及推升日本的通貨膨脹率。
但是,日元並沒有因此貶值來推動出口,反之今年日元對美元一直在上升。而日元的上升對日本企業所造成損失也是十分明顯。比如,根據日本《日經新聞》報導,日元快速升值,對日本的企業利潤嚴重受創。比如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日本主要出口商預料遭受嚴重的匯率損失衝擊,本財政年度利潤將減少超過1萬億日元(將近100億美元)。如果日元升值到105時,將損失高達1.75萬億日元(即175億美元)。具體來看,從日本出口佔比高達80%的Mazda汽車,還有三菱電器(Mitsubishi Eletric),本財政年度獲利本可望成長的。但是隨著日元的升值,兩家公司的營業利潤將分別下降25%和14%。而日本上市企業整體獲利中,製造業就貢獻超過60%,所以,日元升值嚴重影響上市公司業績及日本的股市。
既然日元升值對日本企業不利,日本央行也推出量化質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推低日元,但是為何日本央行這些政策起不到作用,反之日元還替代美元成為當前國際市場的明星避險貨幣?是什麼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
其實,日本經濟的問題並非僅僅看到簡單的數據那樣。首先,日本從上個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滅以來,一直在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希望通過這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希望以上來帶動通貨膨脹上升。由此日本央行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可不是不多,但市場過多的流動性並沒有帶動日本的通貨膨脹,反之還造成了日本的通貨緊縮。
這是為什麼?如果審視一下日本過去15年的數據,就會發現如果以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衡量,每年平均通貨緊縮率不到0.5%,相對於日本這些年來貨幣發行量的高速增長,日本的物價其實是很平穩的,15年來物價幾乎沒有變化,並沒有出現市場所擔心的通貨緊縮。也就是說,日本經濟還在平穩增長,其物價水平也較平穩。這時貨幣的購買力在上升而沒有下降。中國的情況正好與此相反,人民幣的國內貶值還是十分嚴重的。
還有,從日本近20年投資來看,由於日本老齡化的速度遠快於其他國家,勞動力短缺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但是日本在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日本的總投資近20年來持續快速增長,佔GDP的20%以上,與美國的14%,德國的18%相比,是歐美發達國家中所佔比例最高的。而日本是當前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其投資佔GDP比重這樣高,那麼其投資總額也會是相當龐大的。而這些投資主要面向的機器人、工業自動化、智能產業等領域。日本的產業以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等代替人力,這不僅在為日本的下一次崛起做準備,也成了日元強勢的重要基礎。這也與中國的人民幣以「房地產化」經濟為基礎形成鮮明的對照。
還有,日本上個世紀的經濟崛起,讓日本國民手中積累了有38萬億美元證券化財富。從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由渡邊太太開始,這38萬億美元財富就全面湧全球各種市場。所興趣的利差交易(Carry Trade)更是盛行一世。
只要日本貨幣政策寬鬆,利息水平低,大量的日本國民就會借日元在全球投資高息貨幣及高息股票。但是利差交易的核心不僅在於利率高低,更重要在於匯率價格變化。如果日元貶值,這種借日元,到國際市場購買高息貨幣和高息的股市更是會盛行,反之如果日元出現升值,大量的利差交易拆倉潮就會出現。
所以,最近日元一升值,就會出現利差交易的拆倉潮。即有借了日元的對沖基金,急於賣出高息貨幣及股市高息股,以此鎖定利潤。這就必然讓這些資金的流動突然逆轉。或是流回日本,增加對日元需求,或是流向其他避險資產。在這種情況下,日元自然也成了最為重要明星避險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