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29日訊】經濟下行,企業裁員,產品庫存嚴重,房地產泡沫高企。中國經濟的問題一說起來,就是一大堆。而這些問題又都複雜的交織在一起,比如房地產泡沫推升了企業成本,而成本增加就必然裁員,裁員後老百姓收入下降,更加不敢消費所以庫存越來越多。最後反應上來的數字就是,經濟下行幹什麼都不賺錢。於是,大家寧可把錢放到賬上也不去幹實業,轉而都去炒房,併進一步推升房地產泡沫,這樣的循環已經陷入了一個死結。
如何打破這個死結?其實我們早就給出了正確的解決方案,也就是供給側改革,要以需求為核心,通過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但問題是,路途這麼紛繁,該從哪兒走起呢?
其實這幾個方面來看,降成本無疑是解決所有關鍵問題的核心。而供給側改革,無論是當年的撒切爾夫人還是里根總統,都是以減稅為第一核心。但減稅是痛苦的,因為減稅完全跟凱恩斯主義的國家調控是違背的,所謂供給側減稅就是要削減國家的運行成本,減輕企業負擔,而中國一貫的宏觀調控則是超發貨幣,然後通過寬鬆來拉動經濟增長。所以這兩套思路完全是滿擰。
今年上半年,上面雖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但是貨幣政策一上來就是寬鬆,天量信貸的第一季度,直接激活了房地產,以為這樣可以去庫存了,沒想到庫存不但沒降,反而刺激了地王頻出,然後就是三四線賣房,一二線搶房,最後冰火兩重天,一二線嚴重資產泡沫,三四線竟然還補了庫存,造成了產能的更加過剩。另外,大量的貨幣釋放,讓固定資產投資更加惡化,民間投資快速斷崖式下跌,而且形成了持續性(目前只有2.1%)。如果不能有效糾正,那麼恐怕過不了幾個月就變成負的了。最壞的一個結果就是貨幣政策徹底失效,連央行自己都說M1這麼高是不正常的,說明大家不是缺錢,而恰恰相反都有錢,就是不干實業,資金大量脫實就虛,放的錢越多,去炒房的也就越多。實體經濟不但沒有得到資金雨露,反而形成了巨大的比較效應,最後乾脆不幹了,把錢拿出來炒房去了。所以,這是什麼?典型的還是凱恩斯主義的宏觀調控的思路,跟供給側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直到7月,央行終於覺得不對勁了,M2大幅降低,踩了一腳急剎車。但剎車也是有慣性的,並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真正的供給側改革,則完全跟凱恩斯主義相反,是犧牲人民福祉為代價,保護企業,壓縮企業一切成本,包括給企業減稅,降低資產泡沫,擠壓通貨膨脹。給企業盈利,給市場發展以更好地環境。比如美國當年里根就是這麼做的,甚至由於減稅,把美國人的不少福利也都砍掉了,弄得是罵聲一片,差點被人刺殺了。嚴控美聯儲超發貨幣,先過苦日子,倒逼市場潛力,美國經濟最後走出了先跌後漲的勢頭,最後浴火重生,迎來了又一個40年的繁榮。
那麼,我們該怎麼學呢?首先就是:一定要管住央行,因為央行其實已經沒用了,貨幣政策完全失效,根本不可能給經濟帶來任何的改觀,只能添亂,所以必須控制M2的增長。央行這個剎車要一直踩下去。另外,主要靠財政了!要繼續大幅的減稅,總在說營改增為全國企業減稅6000億,但如果算到全國5000萬家中小企業頭上,每家企業一年減稅1萬元,這還沒有他一個月給工人漲的工資多,跟房租的漲幅差遠了,所以並沒什麼實際用處,降低不了企業的負擔。當年里根減稅將企業稅直接從50%削減到了28%,基本上砍掉了一半。那麼按照一年增值稅加企業所得稅至少6-7萬億計算,至少要減掉2-3萬億才靠譜。
另外,個人所得稅也制約著居民的消費能力,個稅加各種社會保障,老百姓拿到手的錢只有72%,1萬塊錢工資,到手也就7000多,還得去租房,又得花掉一半,只有3000塊錢,要吃飯、要出行。還能釋放出來什麼購買力?如果要是房奴那就更慘了,甚至70%都會被交貸款,也就剩下2000元左右,吃飯都已經成問題,還怎麼去消費?而月薪10000元,這可是個高標準,即使北上廣深一大半的人,目前也達不到這個收入水平。
稅很重,但這只是成本的其中一部分,中國國內還有各種名目的費,而這些費甚至在某些行業比稅還多。再加上房價不斷上漲,其實也起到了加稅的作用,房租支出大幅增加,也成為勒死企業的一道繩索。所以,這些都是讓市場環境快速惡化的元凶,既然生產製造沒有利潤,那還升級轉型個屁啊,不但不研發了,連原來的工廠也都關了。拿著錢要麼移民要麼也去炒房。
減稅,說起來很簡單,但前提是一個小政府大市場的制度結構。而中國恰恰相反,是一個大政府,每年光維持政府機構運轉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財政收入。所以看似有路,但卻實在拿不出這幾萬億的稅收反哺市場,這就形成了現在的僵局。改革這些年,好改的基本已經都完成了,現在需要觸碰自己的利益,也就進入了明顯的瓶頸。筆者堅信這個局遲早應該會打破,中國人民勤勞勇敢自不必說,市場也確實巨大。只要邁出了這一小步,未來釋放出來的經濟潛力不可估量。深圳就是個例子:如果你用體制困住它,它就是個小漁村;如果你把它的繩索解開,20年後它可以變成另一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