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親政後大力整頓吏治,使朝廷清官輩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清順治末年,吏治敗壞,貪賄成風。康熙親政後,大力整頓吏治,積極倡導和逐步推行清官政治,貪賄之風受到了遏制,官場政治漸獲清明,轉而呈現出清官輩出的局面。
康熙非常重視和善於引導、培養、教育、理解、鼓勵、支持、肯定、嘉獎、使用清官,對清官在吏治及本職上的建議和意見,康熙都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多有採納。
康熙鼓勵各級官吏特別是一些居官清正的官吏保舉推薦清正賢良之士以備選用。在康熙的取士標準裡,「節操清廉,最為緊要」,若「廉恥之道已虧,豈能修舉職業、克副任使」?比如康熙四十年十月,康熙便命居官清正的郭琇、張鵬翮、彭鵬、李光地、徐潮等為朝廷舉薦道員以下、知縣以上「實心惠民,居官清廉」的官吏。
康熙很重視對臣下道德品行的考察,平時注意通過秘折等管道瞭解各級官員的名聲好壞,還利用出巡等機會傾聽民間輿論,積極徵尋清正賢良之士。這使得一大批清官脫穎而出。按清朝例制,新任督撫提鎮上任前都要進京陛見請訓(陛辭)。這是一個很好的與官吏交流溝通的機會,康熙皇帝藉此給予新官以囑託訓導,也順便聽聽新官的想法、打算和意見、建議。
湯斌補任江寧巡撫行前,康熙對他說:「居官以正風俗為先。江蘇習尚華侈,其加意化導,非旦夕事,必從容漸摩(逐漸達到),使之改心易慮。」並賜予其鞍馬、衣料、銀錢,又賜御書三軸,並說「今當遠離,展此如對朕也。」可見康熙的良苦用心。
康熙南巡到蘇州見湯斌後又對他說:「向聞吳閶(江浙一帶)繁盛,今觀其風土,尚虛華,安佚樂,逐末者多,力田者寡。爾當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本,庶幾可挽頹風。」又賜御書及蟒服。
趙申喬擢升浙江布政使進京陛辭時,康熙囑喻:「浙江財賦地,自張鵬翮後,錢糧多矇混,當秉公察核,不虧帑(國家金庫),不累民。布政使為一省表率,爾清廉,屬吏自皆守法。」趙申喬當即表態如不勤勉做官,請從重治罪。由於趙申喬能躬親治事、應取不取、實踐諾言,一年後即升為巡撫,所積攢的布政使津貼費用悉數留於繼任者。
曾以「卓異」由河南確山知縣調入京城任吏部主事的吳琠,深受康熙信任,多次主持會試;在升任刑部尚書後主持康熙三十九年的會試時,康熙以手書「風度端凝」榜嘉許他。不僅如此,康熙還臨摹米芾的書法相贈,並書對他的評價於後:「吳琠寬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軍民受其實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諍,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體。」
康熙二十二年,廣西巡撫郝浴故於任上,「士民泣送者數千里不絕」。此前,他由左副都御史赴廣西巡撫任與康熙陛辭時,康熙對他說:「為外官者以愛養百姓、懲貪獎廉為最重要,務使德勝於才,始可稱貴。」
康熙二十六年,王騭被授江西巡撫,陛辭時康熙告誡他說:「巡撫為地方大吏,以操守為要。大法則小廉,百姓蒙福。」王騭奏曰:「臣向在四川時,不食民間粒米,不取民間束草。臣一身之外,唯帶二三家僮,往往於家中取給盤費,有時借資於督撫。臣從不敢有私也。」康熙勉之曰:「身為大臣,尋常日用豈能一無所費,若必分毫取給於家中,勢亦有所不能,但要操守廉潔,念念從愛百姓起見,便為良吏。」康熙帝又叮嚀說:「為督撫者在朕前皆如此說,及至地方,與所言往往不符。人貴始終如一。朕特簡爾等,當砥礪清操,毋負朕搖擢用之意。」王騭再次表示,至江西後「當嚴禁屬吏科派及詞訟賄賂諸弊」,不負康熙帝拔擢隆恩。臨走時,康熙於常例外賜盤費銀一千兩和馬匹。履任未及一月,王騭力行數事,積弊「搜剔無遺」。一年後,王騭又被提升為閩浙總督。
康熙皇帝自己有著對所謂「清正」深刻的認識,他通過正確的評價清官以達到能夠恰當地任用清官。康熙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出缺,九卿推舉在民間有「青天」之稱的施世綸。大學士伊桑阿提出疑義,康熙亦有同感,對他說:「朕深知世綸廉,但遇事偏執,民與諸生訟,彼必袒民;諸生與縉紳訟,彼必袒諸生。處事惟求得中,豈偏執?如世綸者,委以錢穀之事,則相宜耳。」於是改授其為湖南布政使,三年後又任安徽布政使。
康熙深知清官剛正不阿,易為奸佞殘害,因而常加意保護,甚至加以特殊眷顧。如「治行為畿輔第一」的彭鵬因事多次受到革職處分,但康熙都改為降級留用,直到被降了十二級,仍奉旨留任原官。康熙曾說:「清官不累民,……朕不為保全,則讀書數十年何益,而凡為清官者,亦何所恃以自安乎?」
康熙對清官去世後的追加謚號,也是康熙善待和鼓勵清官的方式之一,如于成龍病逝時,康熙因他「清操始終一轍,非尋常廉吏可比,破格優恤,以為廉吏勸」,加賜太子太保,謚清端,降旨地方修建祠堂,並御書「高行清粹」四字和楹聯賜其後人。又如張伯行的「清恪」、李光地的「文貞」、趙申喬的「恭毅」、吳琠的「文端」、格爾古德的「文清」、陳瑸的「清端」、徐潮的「文敬」等,均是康熙對清官去世後追加的謚號。
另外,康熙還注意提攜重用清官的子孫,如湯斌的孫子湯之旭,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官至左通政;張伯行的兒子張師載,以父蔭補為戶部員外郎;郝浴的兒子郝林,康熙二十一年進士,亦以廉正著稱,官至禮部侍郎;于成龍的孫子於准,受祖父蔭得授山東臨清知州,因其清正有操守也被「舉卓異」而任刑部員外郎,後又任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貴州巡撫等職;徐潮的兒子徐杞,康熙五十一年進士,官居甘肅布政使、陝西巡撫。
在康熙朝,清官輩出已經與吏治清明形成了良性循環,這是與康熙皇帝的用心保全和提拔任用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