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走在街上,可以觀察身邊的人物的特質、動作,並嘗試書寫下來。透過這些特寫,可以磨利筆尖。(圖片來源:Pixabay)
「積少成多」是磨筆尖的絕佳方法,特別是準備新制學測,平時磨筆尖,每天多少磨一點,功力就能日積月累,愈積愈多。我以教書多年的經驗,歸納出六個訣竅。
1、寫作塗鴉本
準備應試作文要有「集中」與「分散」的思維。生活中的許多感觸一瞬即過,準備一本札記本放在書包裡,切記,不要用錄音的方式。不管三七二十一寫下來,一直寫、任何時候想到都寫,不要思考、不要在意文詞是否通順,也不要追求任何寫作技巧,就把所有的感覺直接記錄下來,只有二、三十個字都好。之後這些文句組合就是構成文章的素材。
2、維持手感
除了養成閱讀習慣,上了高中後每月至少要寫一篇六百字的文章,而且限時四十分鐘完成;升上高三後,每月二篇;考前三個月每周一篇,這是維持寫作「手感」很重要的心法。久沒寫一定生疏,臨場就會寫不出來。什麼題目都可以,甚至可以從仿寫課本裡的文章開始,文言、白話的文章都可以嘗試。
3、摹寫感官
感官知覺可分為視覺(眼)、聽覺(耳)、嗅覺(鼻)、味覺(舌)、觸覺(身)、心覺(意)等六種感官摹寫。透過摹寫法的練習,就能具體捕捉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受。寫作,是心靈與生活環境、各路人群的交會,不只是觀察,也不只是描寫,而是在發現。例如:「我赤足站在海邊,能夠感覺到浮面沙粒的溫熱乾爽和鬆散,也能夠同時感覺到再下一層沙粒的溼潤清涼和堅實,浪潮在靜夜裡聲音特別緩慢,特別輕柔。」(席慕蓉〈生命的滋味〉)
4、描述外貌與動作
觀察整體形貌、局部特徵、人物特質,注意人物動作、情緒的前後連接,透過這些特寫,可讓畫面重現在閱卷老師眼前。不管是悲傷或溫馨,都能藉由字句,對人物的刻劃貼切的展現他們的特質。例如:「每當將我拉進懷中,外婆臉上會浮現出幸福的笑容,她用瘦稜稜的手輕撫我的背脊,問我最近有沒有用功唸書、喜歡山上跟澎湖哪邊多一點……,並要我複誦諸如「外公你的肚子好大」之類的句子。我乖乖轉述之後,外婆會不厭其煩的詢問每個答案的真實性,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好似外婆呼吸的氧氣。」(楊婕〈外婆〉)
5、放空心情,慢慢走路
平時可能因為趕時間,同學們常常走得飛快。不要一直這樣,偶爾放慢腳步,悠悠哉哉地走,歡喜自在地走,為繁重的課業找到舒緩的出口。心靈也需要spa一下,用心看看周遭的一景一物,不必設定今天一定要有甚麼收穫,其實這正是累積寫作能量的時刻。
讓自己沐浴在公園小徑、城市阡陌,切記耳朵不要再塞耳機,不要偷懶騎自行車,不要與人交談,只要帶一瓶水。回家後仔細回想,寫下今天的情緒感受,不必多,幾十個字甚至一句話都行:平靜、興奮、躁動、焦慮、歡喜、滿足、憂鬱。例如:「今天在河濱公園,居然發現紫羅蘭,那香味讓我雀躍。」、「好久沒有快樂到想跳起來了。」、「感謝上帝,人生雖痛苦,卻不悲觀。」
6、看社論,寫評論
從報紙、雜誌到網路新聞,當中的社論或讀者投書,同學們應該很少有意願去看吧?但以思辨為主體的「知性」文章考法,就是要同學提取自己的價值觀。面對同一問題或新聞事件,千萬不要跟著人云亦云,學會看問題的焦點,寫下自己的小評論,這可以藉由獨立思考,磨出真相與智慧的筆尖。
透過這六點平時累積,由內而外,培養自己對寫作的敏銳度。所謂積少成多,上考場時只要抱著平常心,相信信手拈來,都能寫出情意通達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