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雖然舊 但它就是為您量身打造 還是別換賽場了(圖)

原標題:即便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讓我們還是在舊的跑道上拚命跑吧!

作者:司馬萬 發表:2018-10-30 09: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跑道雖然舊但它就是為您量身打造還是別換賽場了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Pixabay/CC0)

【看中國2018年10月30日訊】有朋友轉給我一篇文章,說它在教育圈刷屏了,已經「100000+」。這個意思是說,教育界人士認為,這個文章寫得太好了,很多人都在讀,很多人都在讚,很多人都在轉。

這個文章是《全世界先進的教育都已經換了賽場,我們還在舊的跑道上拚命!》作者署名白滔滔,發表於微信公號「童書媽媽三川玲」。

這種標題的文章刷屏,我並不感到驚訝。它走的仍是「不轉不是……」、「再不……就來不及了」等大呼小叫的套路,是另一種形式的「跪求體」、「哭暈體」和「嚇尿體」。我並不認同官媒道貌岸然地反對網路「浮誇文風」。這類文風是網路時代的通病,在中國尤甚也有它的原因,如果說有問題也不該由網民來負責任。

我點開文章瀏覽了一下,感覺寫得拖沓。所以回覆了一句:「水垮垮、驚詐詐。」——等等,教育界?而且似乎是創新教育界!這等文化重鎮裡奔走相告的文章,我豈能隨便差評?於是我正襟危坐,再點開文章,仔細拜讀了一遍。

製造焦慮刺激消費、跑道還是舊的好

中國社交媒體中,呼天搶地的文章太多了,「男人讀了沉默,女人讀了流淚」,但誰讀了也不能太較真。我也沒對中國教育界有什麼幻想,不過創新教育界還是值得拯救一下。因此,我寫這篇點評不是針對作者的褒貶,而是僅僅對一篇教育界刷屏文章的文本分析。

文章對中國教育現狀的弊端痛心疾首,捶胸頓腳地呼籲改革和創新,是它引發強烈共鳴的原因;作者走遍世界,分享親身經歷,顯得親切而可信。——算了,還是直接說「但是」吧!但是問題在哪裡呢?首先在邏輯,其次在良心。

文章四個要點:我們強調成績,別人在強調能力;我們強調競爭,別人在培養合作;我們強調學科學習,別人強調人的價值;我們不肯改變,別人擁抱改變。

不同意的請舉手——肯定沒有!說得太正確了。不過好像每個字都很眼熟?是啊,不就是說了幾十年的素質教育嗎?好東西就是要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我完全贊同。可是它不會刷屏。刷屏的還是那個「哭暈體」標題——真的沒人看出標題的問題嗎?

文章中反覆強調的是,不要強調競爭,讓成績排名見鬼去吧,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價值。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多少中國家長日夜焦慮,讓多少孩子廢寢忘食!——然後呢,你以為作者會告訴你說「人生不是賽場」嗎?不,他跟你說的是:不是不比賽,而是換了賽場了,你還在這裡拚命跑啥呢?!

緊張的考場上,離交卷時間只有20分鐘了。你看了一眼作文題,花兩分鐘絞盡腦汁定下思路,然後奮筆疾書。當你揮汗如雨,一篇滿分作文差點就要炮製完成的時候,監考老師走過來提醒你說:這是英語考場,你為什麼寫了一篇漢語作文?——想一想那種絕望吧!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是:加油啊,我們要輸了!「站錯了賽場」的焦慮是:我們輸慘了,連名次都沒有!

到了另一個賽場,要不要焦慮「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呢?作者可能說,另一個賽場上,不強調競爭,不搞成績排名,沒有起跑線或者有多條並存的起跑線,它有完全不同的比賽規則。

我相信這會讓中國家長更加焦慮:那它的比賽規則到底是啥呢?有沒有捷徑可走?有沒有空子可鑽?有沒有輔導老師,有沒有課外培訓班?哦,您就是啊!看您的文章,買您的書,上您的課?有沒有折扣呢?為了推進中國創新教育事業,前100位報名者打五折啊?五折也不便宜呢,不過既然是一個全新的賽場,總得付出點成本來讓我娃熟悉它嘛。

這就叫製造焦慮刺激消費。焦慮經濟學的要點是:你永遠跟不上時代的急速變化。新思維、新技術、

以應試教育的心態和方法,去參與「素質教育」的比賽,中國人從來都不會落人之後:不就是需要參加社會實踐的證明嗎?不就是要求動手能力嗎?不就是要求批判性思維嗎?……這些都可以搞成「高考模擬試題」,名師指點,專業輔導,全面代理!

道有點舊,但是用起來很順當。

不想探討教育體系合理性、那還說什麼換賽場?

一種可能的辯解是:作者說的是國家站錯了賽場。如果國家帶領我們換個場子,家長們、娃們就輕鬆了。方向對了,大家嘻嘻哈哈地往前跑,國家也能贏。作者喊話的對象不是普通家長,而是國家,或者說希望家長們和教育工作者們跟他站到一起,大家一起扯起嗓門對著國家喊:改革!改革!改革!

如果以「國家隊」的名義參與全球競爭,國家喉舌們早就苦口婆心地告訴你了:目前就是最好的體制,而且我們一直在贏。有人說:當年的《大國崛起》系列片是謙卑的學習心態,如今的《厲害了,我的國》是無知的炫耀。這是太小看國家了,不明白其內在邏輯的一致性。

再說,把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去參與競爭,去選賽場,去比賽,去戰鬥,國民個人的價值就變成可以為「大我」犧牲的「小我」了。孩子們的自由、快樂和愛的教育,實在是微不足道了。

教育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但是改革的倡導者總是習慣於把自己當作「敢於進諫」的忠臣:再不改革國家就要輸了,就要完蛋了!

有人會說,那麼這篇文章的問題,就是文不對題,作者當了一回「標題黨」囉。如果不計較標題可能引發的誤導,文章內容還是可取的嘛。呼喚教育改革,拳拳赤子之心啊!

如果是這樣,我也不會熬夜寫這些文字了。可惡的是,跟古代真正的諫言相比,這類文章虛張聲勢,大話連篇,稍微碰點正題,立即就嚇得屁滾尿流。比如,在一番縱橫捭合、指點江山之後,作者突然得了軟骨症: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想去探討什麼現有教育體系的合理性、必要性,也沒有能力去給出一個完成的修改和替代方案——但是,我只是從最樸素的、最實際的角度去考慮,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被迫學會的是對人不能太真誠、太老實,要存心思、有心眼兒,隨時提防、隨時警覺,怕吃虧、怕被淘汰。那麼,長大成人之後,他的這種懷疑性人格的心態,怎樣才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中國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失在智商、勤奮、能力上,而是失在我們的孩子過於「聰明」上,過於「現實」上,過於「利己」上。

拜託,您都在建議國家換賽場了,還說「不想去探討什麼現有教育體系的合理性、必要性」,玩兒誰呢您?文章中舉那麼多國外的例子,我以為不只是炫耀作者見多識廣,而且是想要推動中國教育體制的變革呢。

上面的結論應該改為:中國教育的失敗,不是失在孩子們的智商、勤奮、能力上,而是失在大人們過於「聰明」上,過於「現實」上,過於「利己」上。

這當然也不是什麼新話題,但是它有所進化:那就是藉助網路的方便,「聰明」、「現實」和「利己」的人更方便表演了。

文章最後的結論,也就是作為提示語首先讓讀者看到的,是這樣一段話:

中國是一個巨無霸,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

但是,我們可以慢,必須要先入場。我們的教育,必須離開舊有的跑道,邁入世界公認的教育新賽場。

否則的話,我們在自己陳舊的、封閉的跑道上,跑得越快,距離真正的教育,也就越遙遠。

說實話,第一句話就把我噎個半死。它是一種典型的洗腦話術,打著創新教育幌子的人,怎麼能夠不假思索地引用?有了這一句作為擋箭牌,後面最好的表述也都是正確的廢話,說了也是白說。

沒錯,中國是一個巨無霸,但是,誰說「它啟動任何的事情都會很費力,很慢」?我們的舉國奧運動員,很費力、很慢了嗎?我們半夜發個通知就可以增收股市印花稅,這是很費力、很慢嗎?從超生罰款到二胎鼓勵政策的變化,很費力、很慢了嗎?人家修改一個課綱,又有議會質詢又有街頭抗議,我們的教材改起來多容易?人家修改一個法律爭吵幾十年,我們不就舉手全票通過嗎?

一切對權力有利的事情,就是全民動員體制優勢;一切對權力不利的事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如果真想推動創新教育,就請別再跟著洗腦話術鸚鵡學舌了。這跑道舊得實在有點難看了。

跑道雖然有點舊、但它就是為您量身打造的

不好意思,我越說越不客氣了。帶著歉意,我回查了一下這家公號「童書媽媽三川玲」——這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是:「做童書媽媽這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我們深入接觸到世界各地的教育動態」,可見它不僅僅是以個人的名義發表的——希望能看到它對中國創新教育孜孜以求,讓我多一些敬意,少一些火氣。

作為童書出版人,「童書媽媽」很勤奮,賣了很多書,很多書……不幸的是,我看到了去年3月,出版公司被要求限制外國作家所著兒童讀物在中國的銷售數量,童書出版界一片悲憤的時候,「童書媽媽」及時地作了一個表態,寫長文「把中國童書出版的這十年間所發生的真實情況,給大家做一個坦誠的匯報」。她提出三個問題:

第一,外國童書在中國出版的太少還是太多,品質是太好還是太差?

第二,我們的孩子要看多少外國童書,要看多少中國童書,什麼樣的比例,怎樣挑選呢?

第三,外國童書的大量引進,會不會影響中國原創童書的發展?

覺得自己比別人理性和聰明是嗎?遺憾的是,稍稍讀點歷史,就會發現這些為出版審查做的辯護,不過一再地拾人牙慧而已。納粹分子在柏林燒書,差不多都是這些理由。

出版限制的要義,在於「限制」,而不是它阻止了哪些壞書,鼓勵了哪些原創。你咋個不說正是蘇聯政府英明的出版限制,催生了索爾仁尼琴、帕斯捷爾奈克這樣偉大的作家呢?

一個為出版限令叫好的出版人和她的機構,是沒有資格談論創新教育的。跑道雖然有點舊,但它就是為您量身打造的,還是別換賽場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日敦社幼師學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