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含的粗纖維、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綠竹筍」是夏令最當季的農產品,綠竹筍與其他竹筍不同之處在於其出土時會先向下,然後再向上生長,因而筍身會彎曲成牛角形,基部寬大、筍肉肥厚,綠竹筍在5月中旬開始隆重登場,6月是最美味的季節,其中以像牛角般彎腰的形狀,重量大約在300~400公克左右口感為最佳,下過雨的隔天或是早上至市集挑選清晨剛採收的綠竹筍是選購的最佳訣竅。夏天吃竹筍,最簡單又吃得出那鮮甜滋味的料理方法不外涼拌、沙拉,竹筍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膳食纖維、維生素B、維生素C及鉀、磷、鎂、鈣、鈉、鐵、鋅等礦物質。且竹筍還具有低脂、低糖、低熱量(熱量只有25大卡)等優點,成為減重者最愛。
竹筍內含的粗纖維、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止便祕,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價值方面,它可清熱化痰、解渴除煩、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筍尖還能發痘瘡,有解毒透疹的作用。
此外,竹筍含有特別的胺基酸-酪胺酸,它不僅是竹筍的甜味來源,更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原料,包括多巴胺、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有助於減輕壓力、穩定情緒、增加活力。
因此,在處理綠竹筍時,剖開時會發現內部有些許白色粉末,這些即是酪胺酸。提醒大家,千萬別再把它當成髒東西全部洗掉。
有研究指出,竹筍中也含有多酚類化合物,如對羥基苯甲酸、兒茶素、阿魏酸、對香豆酸、紫丁香酸、綠原酸、原兒茶酸。多酚類有強力的抗氧化作用,能捕捉體內自由基,避免動脈硬化。
竹筍雖是菜中珍品 但並非人人都可享用
竹筍雖是菜中珍品,但有一些人群不宜多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結石患者:如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者等,因為竹筍含有草酸鹽,容易與其他食物中的鈣質結合成難溶解的草酸鈣,讓結石更嚴重。竹筍富含草酸,不適合搭配豆腐同食,以防止形成草酸鈣,避免草酸鈣過多而造成體內結石。
竹筍性偏寒,筋骨酸痛的人應該減少攝取。
此外,尿路結石患者、慢性腎臟病患需謹慎攝取鉀,因此不宜多吃。
竹筍內的高纖維質雖能促進排便,但胃潰瘍、胃出血和腸胃不適者最好不要吃,以免刺激腸胃。
自體免疫疾病、皮膚炎及過敏體質者:竹筍屬於「發物」,容易上火、生痰、發瘡、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這類病人都不宜多吃。
水煮竹筍的保甜去苦4關鍵
買來的竹筍若沒馬上吃,也要先汆燙再冷藏,防止老化。
1、帶殼煮鎖住甜分。
2、冷水煮保鮮甜:熱度慢慢滲透竹筍中心點保鮮甜。否則毛細孔緊縮,苦味無法去除。
3、全程加蓋煮:燜煮水分不流失,聞到筍香就可關火。煮時加鹽或生米來增甜味,新鮮竹筍無需此步驟。
4、泡冰水保脆度:馬上食用可直接泡冰水降溫,若不是馬上食用,先自然放涼至常溫,密封再冷藏。
竹筍泡過藥水嗎?判斷有技巧
為讓筍子賣相佳,有些商家會用藥劑漂白。如何判斷?購買時,用手摸筍頭切面,若有滑膩感則可能泡過藥劑。
而購買箭竹筍、桂竹筍,若有過重的漂白水味,或顏色太白者也不宜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