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流芳 君子「對青天而有懼 聞震雷而不驚」

作者:齊整升 發表:2019-09-14 22: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朝的哲學家薛瑄,有一句話,頗值得人們深思,他說:「君子對青天而有懼,聞震雷而不驚;履平地而恐,涉風波而勇。」

常人對青天而喜,聞震雷而驚;履平地覺舒服,涉風波而惶恐。薛瑄這句話,所描繪的君子的精神狀態,正好與常人相反,初看有些費解,細細想來,卻很有道理。

所謂「對青天而有懼」,就是在順利、太平的時候,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安定的因素,並及時作好防備。因為天無百日晴,晴朗的天空,有可能很快佈滿烏雲,出現暴風雨,國家和個人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出問題,無數事例說明瞭這一點。孫武說:「亂生於治。」(《孫子兵法•勢篇》)三國魏哲學家王弼說:「夫存者不以存為存,以其不忘亡也;安者不以安為安,以其不忘危也。故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安其位者危,不忘危者安。」(王弼《老子指略》),這些都是至理名言。在順利的時候最容易產生鬆勁情緒,對存在的問題,最容易放過;在太平的時候,最容易產生麻痺的思想;在成功的時候,往往會驕傲自滿。鑒於這種情況,人們應該「對青天而有懼」。另外,「神目如電,明察秋毫。」「三尺頭上有神靈,滿腔正氣常充盈!」志士仁人,必會常懷惕厲,自淨其心。諸惡不作,眾善奉行。

「聞震雷而不驚」:是講人們遇到突然發生的事件,或面對意想不到的嚴重而又危險的局面時,能夠沉著堅定,毫不慌張。顯然,這是由於事先有思想基礎和精神準備。「平時不做虧心事,半衣敲門心不驚,才會「聞震雷而不驚」,胸有成竹,鎮靜對待事變或某種局面,或是對自已必須承擔、接受的厄運,泰然處之。欠債還債,欠情還情。不可賴賬。「履平地而恐,涉風波而勇」也是說明以上意思。此外,這話也提示人們,一個人如果一直處於安逸的環境,順利的境遇,缺少鍛練自己的機會,就可能經不住人生旅途上常有的風浪,這是令人擔憂的。而社會上的大風大浪,卻能磨煉人的意志,沒有什麼可懼。

聞震雷而驚,涉風波而懼,是人常有的反應,常人身不由主會有這樣的反應,即使強制自己不驚、不懼,也難以做到。人們只有多經實事的磨煉,多經風浪的摔打,才能具有過人的勇氣和膽識,脫離實事的修身養性,也是無濟於事的。

漢代《韓詩外傳》說:「道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清代申居鄖說:「任大事,不覺難;作小事,不敢忽。」文天祥說:「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