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搞經濟的人來說,還是更關心諾貝爾經濟學獎。(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0月16日訊】諾貝爾獎開獎有一段日子了,但是其實作為搞經濟的人來說,還是更關心諾貝爾經濟學獎,到底花落誰家,昨天答案揭曉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兩位經濟學家夫婦,阿比吉特班納吉,還有埃斯特迪弗洛獲獎,另外一位是哈佛大學的邁克爾克雷默,這三位經濟學家的主要貢獻都是一個方向,那就是如何扶貧。把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他們三人,就是為了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所提出的實驗性方案」。
準確地說,扶貧這一領域屬於是發展經濟學,在研究發展中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存在的,就拿扶貧來說,諾貝爾獎官方認為,當今全世界超過7億人仍然生活在極低的收入水平,其中相當一部分在印度和非洲。每年,仍有大約5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通常可以通過廉價治療預防或治癒的疾病。世界上有一半的兒童離開學校時沒有基本的讀寫和計算能力。今年的獲獎者引入了一種新方法,以獲得關於消除全球貧困的最佳方式的可靠答案。簡單來說,就是他們覺得先別想得那麼多,應該先把小問題處理了,這樣就可以引導窮人的行為。
這次奪得諾獎經濟學獎的那對夫妻在之前還寫了一本書,叫做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從營養健康、教育、生育、風險管理、貸款、存款、創業、政治參與等九個方面探討窮人的生存、選擇和突圍,以及援助、制度對窮人的意義。也對中國的扶貧政策做了反思,為什麼那麼多錢投給了窮人,卻無法幫助他們走出貧窮,說白了還是中國沒有找到貧窮的根源,也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外部援助越多,窮人的依賴性也就越強,最終讓外部援助起不到作用。最後無論是國家也好,慈善家也罷,心血付諸東流,財富也都打了水漂。
最後兩位經濟學家給瞭解決方案,總結起來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定要教會窮人正確的做事,比如讓他們知道營養的重要性,要比直接發放食物給他們要好,宣講衛生知識,要比直接給藥品有用。改變貧窮的現狀,必須要想改變窮人的思維和信念,否則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與其把大量的資金直接給他們,不如在當地建立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並且要著力解決貧窮者的子女教育問題,政府和富人不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幫助窮人,一定要傾聽窮人的心聲,瞭解他們的習性,比如當時他們就考慮,在印度北部,怎麼能提高疫苗的注射率,讓窮人們過來打針呢?後來用到了一個非常土的招,給願意注射疫苗的家庭獎勵每家一袋小扁豆,後來注射疫苗率從5%上升到40%。
聽到這您可能都笑了,這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沒啥技術含量,這不是跟超市門口給大爺大媽發雞蛋掃碼如出一轍嗎?確實如此,其實方法和智慧都是相通的,只有充分瞭解了當地的需求,才能通過一些行為來引導他們走出貧窮,這要比每天喊口號有用的多。因勢利導起到了效果,也達到了目的。
中國也正在展開大規模的扶貧,即便在大城市裡,也有很多的人自稱為窮人,貧窮的本質其實就是思維,而影響思維的就是知識和格局,你如果不學習,不去經歷一些事情,永遠跳不出貧窮的循環,有些人因為運氣好,得到其他人的幫助,成為扶貧的對象,有人幫助他們在改變思維,也有人在用一些上面那些技巧,引導他們的行為,但是更多的普通人恐怕沒那麼幸運,你可能未必得到別人的幫助,那麼也想改變貧窮的狀態怎麼辦呢?這就需要自我疏導,主動學習,主動改變。需要自己跟自己玩發雞蛋的遊戲。懂得自我激勵和自我誘導。從而擺脫人的天性,走出貧窮的死循環。
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絕大部分人其實不知彼也就算了,連自己也完全不知道不瞭解,天天就等著天上掉餡餅,以為自己在多賺點收入,就能改變生活狀態了,但其實並非如此,很多地方給了扶貧款,也發到了個人手裡,但只能暫時讓他們的生活壓力緩解,用不了多久這些窮人又會回到原始狀態,所以貧窮是有地心引力的,這個引力就是由你的思維和知識構成的,不跟過去的自己告別,你很難走出之前的生活。即使有人伸出手拉你一把,但是如果你自己的手不伸出來,那麼也不會有改變的機會。所謂自助則天助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