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擴張放緩對經濟的影響將逐步顯現。(圖片來源:Elnur/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中國央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去年新增人民幣信貸近20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是,信用擴張放緩對經濟及金融的影響將逐步顯現,銀行業不良貸款不斷增多。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去年6月提出,「預計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
1月12日,中國央行發布的2020年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社融)統計數據顯示,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4.8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多9.19萬億元。
分項數據中,居民戶貸款同比少增824億,其中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同比少增493億和432億,一方面反映出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民眾消費意願減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房地產調控收緊拖累民眾購房意願,後續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或將承壓。
信貸社融與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維持高位相呼應,M2增速較高,通常表明市場流動性充裕。截至2020年12月末,M2同比增長10.1%,比上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M2增速連續10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
從信貸社融的結構看,去年銀行信貸、政府債券是支撐社融高增長的主力。
但考慮到開年後疫情蔓延,信用風險陰雲亦未遠去。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該因素將繼續拖累中低端服務業表現,延後貨幣政策退出節奏。
社融存量增速的連續下滑也印證了拐點的到來。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整體上看,金融數據延續了前一個月的下行勢頭,顯示「寬信用」進入退潮期。
寬鬆的貨幣政策給金融系統帶來了風險,中國銀行業不良反彈壓力驟增,零售板塊資產承壓尤其明顯。
中國銀保監會已經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六家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可以向包括銀河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五家全國性AMC(資產管理公司)、地方AMC及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轉讓單戶對公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其中,參與試點的個人貸款範圍以已經納入不良分類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為主。
但是因個貸單筆金額小、數量巨大且分散,AMC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承接並化解仍存疑。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最新的數據,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不良貸款達2.84萬億,不良貸款率為1.69%,此數據與中國在2009年第一季度2.04%的不良貸款率非常接近。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機構和學界一直認為上述數據含有水分。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於去年8月表示,預計2020年中國銀行業將處置3.4萬億元的不良貸款,而且2021年將面臨更大數額。
2020年12月17日,為應對武漢肺炎疫情下企業貸款違約激增而引發的銀行壞賬攀升問題,中國銀保監會批准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業。這是中國近20年來首次新增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MC)。
1999年,中國國務院批准成立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家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分別處置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四大國有商行的不良貸款。
根據國際金融業標準和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銀行業的監管要求,中國的銀行將急需注入大筆資金作為不良貸款準備金以防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而籌資困難會讓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本就利潤銳減的銀行業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撰文認為,通過消除高盈利背後的不合理成分,銀行可以向實體經濟部門讓利近萬億,同時能夠緩解地方債務壓力和降低銀行不良貸款風險,金融行業的效率也會改善。
大量依賴銀行貸款從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方式形成了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之間的「雙贏遊戲」,地方政府獲得了大量資金,商業銀行獲得了高額利潤。但是,所謂「雙贏遊戲」潛藏了巨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