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辛苦帶孩子出來,就是為孩子的教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2月21日訊】馬赫夫人是我們到紐約後,第一個在我心底植下溫暖的當地人。我們迄今只見過兩次面,通過兩次電話。
第一次見面,是新生入學註冊的現場。那天,在收到我們家兩個孩子的報名資料和表格後,馬赫夫人說,很遺憾,K班(幼兒園)已經滿員了。現在只能排在「等待清單」裡面,開學前沒有人員退出的話,就只能把弟弟安排在另一個學校了。同行的朋友趕忙幫我解釋,我的情況,要是把兩個孩子分在兩個學校,會很困難。馬赫夫人聽後,表示會盡力幫我協調一下。
原本要等一個星期的回覆,在第二天就接到馬赫夫人電話,告知我弟弟已經可以和哥哥註冊同一個學校。在辦理手續時我再三感激,馬赫夫人眼裡溢著笑容跟我說,不要感激,我可以理解你。那一刻眼眶抑制不住地紅了。
臨近暑假前,突然再次接到馬赫夫人電話。她說,很抱歉,她們只分配到一個免費的暑期夏令營名額給哥哥,就得辛苦我另外安排弟弟的暑期生活了。希望我們能度過一個美好的暑假。
那個夏令營,是教育局出資安排老師、安排場地,免費為一些母語為非英語的孩子在暑期安排的活動,正常情況下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不曾想馬赫夫人竟然又特意打電話來向我解釋,驚訝之餘又不盡感激,她還記得我們。
另一位,瑪約格夫人,是學校裡帶四年級課程的一位老師,她和學校行政辦公室的莎娃夫人,同時也是我們幾個新移民孩子家長的老師。
過去的這一年,她們帶我們組織各種活動,加強英文語言的學習和互動;她們買好每個人的地鐵票,帶我們去熟悉紐約的博物館,再讓我們經常帶孩子們去;她們得知我們有些人還沒考好美國駕照,又趕緊把考駕照的資料列印出來發給每個人……我不知道這個是教育局的規定還是學校額外為家長增加的服務,只是每次都看到她們如同義務般為我們忙前忙後,聽到她們無比真誠地說,無論孩子的學習還是我們在紐約的生活中需要什麼幫助,隨時可以給她們發郵件。
我們的活動最後一期時,正好母親節結束不久。她們將辦公室的鮮花又贈與我們,相擁告別,相互感恩在彼此的生命裡遇見,希望我們這一輩子都做個快樂美好的人,美好的女人,美好的媽媽。
看她們的言行,總會讓我想起Cay跟我講的那段話,她說曾經予以她幫助的美國老闆告訴她,對她的幫助不求回報,只願他幫助過的人將來有能力的時候,會幫助其他需要的人。
想起前段時間,遇到的另一件事情。
帶著兩個孩子去法拉盛滿足「中國胃」。回程時準備搭乘公車,排隊的前一輛公車滿員,餘下我們幾個隊伍末尾的沒有上車,遂轉身準備等待下一輛。下一輛車的停靠點已經有幾個人在排隊了,孩子一眼看見便喊道,媽媽我們要去那邊排隊。我讚許他們,是的,是要去那邊排隊。
前面一位華人大姐聽到我們的對話,先笑瞇瞇誇孩子懂事,轉頭又降低點聲音跟我說,孩子教得太老實了,會吃虧的。我愕然笑道,排隊有什麼不對嗎?大姐接著向我教受:要是在老外多的地方,你可以好好排隊,他們還會先讓你和孩子上車,在中國人多的地方,你就得精分點。
聽完她的話,心頭又是一陣鬱悶。我沒有多說幾句去勸她「如果每個中國人都這麼想,那我們的人永遠都改變不了了」,我感謝她的「好心」提醒,也看到很多這樣的中華人民,即便到了美國,即使物質福利上得到滿足,精神上卻依舊不能擺脫我國人圈層裡的各種爭搶。
當然,我也沒告訴她,我辛苦帶孩子出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不再如此「精分」地教育孩子。我寧肯他們多吃點虧,也不要有這樣的「小聰明」。
曾有一朋友,她排斥我總傳播美國的好我大國的惡,我說能說的已經越來越少了,再不說這樣的聲音還有多少?她也計畫著某天可以把孩子送來美國讀書,我說大家都對這裡的自由文明趨之若鶩,卻又不去對這份文明的守護盡一份力,那將來的文明之地還能給多少後人帶來文明?
幼時,我父母總教訓我太實誠,怕我吃虧;成年,孩子的爸爸開玩笑說我這麼實誠適合待在美國。相比我們這點「實誠」,文前提到的那幾位老師,身處我們口中所謂的「要位」,比我們「實誠」地更多。
在為善助人、修身律己、守護文明的道路中,即便跨出國門,我們的路也還差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