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國經濟的走向才是更關鍵的信息。(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3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了經濟領域的關鍵信息,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目標設定為6%以上。但是,中國經濟的成長環境才是更關鍵的信息。
今年是所謂的「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中共建黨100週年,在COVID19疫情陰影籠罩之下,習近平當局對經濟更為關注。中共政府「兩會」如期召開,「兩會」是對中共政府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和政治協商(政協)會議的統稱。
3月5日,李克強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國在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將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設為6%以上。「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於……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今年財政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將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3.65萬億元人民幣,去年分別為3.6%和3.75萬億。
除此之外,李克強提到了,要新增城鎮就業至1100萬人以上,並維持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個目標是肯定能實現的,因為去年COVID19疫情重創經濟,導致GDP低增設,在低基數的影響下,今年的GDP目標很容易達成。不過,經濟學家指這都是無意義的事情。
據《路透》報導,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說,「6%以上的這個目標,其實是一個沒有太大意義的目標,因為肯定會完成的,但告訴大家的是目標並沒有被放棄,明年很可能還是有目標的。去年沒有目標只是一種非常態,常態還是有一個大致的經濟增速的區間,這其實也是為了配合2035年長期目標的計畫。」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丁爽表示,經濟增長是很容易實現的,「這個目標更多是為了十四五的一個銜接,為了後面的年份,所以十四五期間年度經濟增長目標還會有,但第一年目標如果設太高了,後面就不太好設。」
此前經濟學者也不斷呼籲取消唯GDP至上的官方考核目標。例如,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就表示,經濟泡沫已經出現,應取消GDP增長目標。
「我個人認為,從今年開始應該永久性取消GDP增長目標,而把穩定就業和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政策最主要的目標,」馬駿日前在文章中說。
馬駿認為,如果GDP增速是一個官方目標的話,就可能出現地方政府習慣性的層層加碼,把地方的GDP目標定得很高,從而加大隱性債務的金融風險,因為靠借錢來實現投資拉動GDP比其它辦法都容易。
並且馬駿提到,「2020年GDP增長速度存在一個很大的基數效應,因為這個基數效應,今年GDP可能達到8.5%,那是否應該把2021年的目標定到8.5%?假如定了,2021年突然掉到五點幾,解釋起來就很費勁。」
中國前財長樓繼偉也曾在一個論壇上提到經濟發展目標時表示,不主張設置GDP增長目標,因為以前的習慣性設定指標扭曲了宏觀政策。很容易造成強力的投資拉動。導致層層設指標,上面層層加碼壓指標。
而近期中國各省市均發布了當地的GDP增長目標,北京、上海、廣東、遼寧等地將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設置在6%以上。此外,湖南把GDP增速設置在7%以上,雲南設置在8%以上,西藏為9%,湖北、海南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則設定在10%以上。
實際上,比GDP目標更重要的是未來經濟走勢。天鈞政經智庫研究員任重道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弊病不去,經濟難有起色。這個弊病就是營商環境的不斷惡化,尤其民營企業成為待宰羔羊。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時,承諾給民營企業提供了寬鬆的條件和環境。然而,一些企業投入巨資開始運營後,地方政府卻往往以各種理由變臉甚至翻臉,原來的承諾成了空頭支票,一些企業陷入困局。
另外,中國各省市經濟總量和財政能力顯示,廣東(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江蘇、浙江、福建四個省GDP合計數字是321,997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31.69%;四個省的地方財政收入合計是32,309億元,佔全國各省市財政收入合計數的32.26%。
這說明東南沿海省份已經完全建立起一種擴張性的經濟模式:商品與服務的市場不斷向海外和內地擴張,而內部投資活動同步推進,進而又吸引生產要素(主要是人力資源和資本)從其它地區不斷流入。當人口出現下降、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之後,隨著人口和產業出現大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