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江青、楊開慧、毛澤東。(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周立波的文章把中國的一個大醋缸給踢翻了。文章裡曾有一句提到楊開慧的名字,只有短短的幾十個字,卻惹惱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江青,從此倒大楣了。
作家周立波生於1908年,湖南益陽人,在上海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為中共黨員。抗戰期間他到前線做過戰地記者,先後曾任《抗戰日報》、《救亡日報》、《解放日報》編輯,還翻譯過蘇聯肖洛霍夫的《被開墾的處女地》。抗日勝利後他在東北參加土改運動,寫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榮獲斯大林文學三等獎。解放後他擔任過全國文聯、中國作協、湖南文聯要職,當選過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合作化運動中,他來到老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十年磨一劍,寫出一部反映農村合作化運動的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在此期間他的作品大量使用當地農民的方言土語,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開創了當代文學新流派——茶子花派。他還寫過反映工業建設的《鐵水奔流》和《萬里征塵》等作品,看名字就知道都是按照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寫的。
想不到這個步步緊跟的作家,因寫了一篇只有4000字的歌頌毛澤東的散文《韶山的節日》,竟在文革中被打成反毛的叛徒,遭到了毒打和折磨。
這篇散文寫的是毛澤東1959年6月25日重返闊別32年的故鄉時的情景。這一天傍晚,毛在羅瑞卿陪同下來到老家,並吟成一首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二天去看已被茅草遮掩的雙親墳墓,接著又來到韶山學校,看望了這個學校的師生們,晚上就到長沙去了。毛在老家只耽了兩天一夜時間。
周立波在益陽時曾先後六次來韶山參觀採訪。1965年《羊城晚報》復刊時,編輯找周立波約稿,周就把這篇《韶山的節日》寄了去。編輯很滿意,副刊作家秦牧更是讚不絕口:「文章寫得相當精彩,形象飽滿,栩栩傳神,在政治意義和藝術感染力方面都很出色。」由於涉及領袖活動,編輯部還把列印稿分別給黨政領導審看,甚至還打電話詢問過中央,在得到了「可以由你們自己處理」的答覆後,於1966年1月21日在《羊城晚報》刊登出來。韶山毛澤東故居陳列館的人員讀後,對文章中的細節提出了意見,周立波做了修改,又在原來的版面上重新刊登一次(1966年4月23日)。
此時文革運動序幕已經拉開,一場大浩劫將至,黨內高層鬥爭已處於白熱化。周立波文章開篇寫道:「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傍晚,毛澤東同志在羅瑞卿同志和其他同志陪同下,來到了自己的故鄉,湖南湘潭韶山沖。」這個曾是新中國第一任公安部長後來擔任總參謀長的羅瑞卿,此時早已被揪出打倒。羅瑞卿曾是毛的貼身保鏢,被打倒時,不僅自己一無所知,連國家主席劉少奇、總理周恩來也不知道。1965年12月10日,正在昆明視察部隊的羅被緊急召到上海,一下飛機就被隔離軟禁起來。1965年12月8日到15日毛澤東親自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黨委擴大會議,把羅瑞卿置於死地。後來又揪出北京市市長彭真,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還有一個叫楊尚昆,統稱為彭羅陸楊反黨集團。
1966年初這場黨內高層鬥爭還沒有擴散到社會,但《羊城晚報》的編輯們已經風聞於羅瑞卿不利的傳言,就把文章中羅瑞卿的名字略去了。當《韶山的節日》第一次在《羊城晚報》發表時,江青正在上海。看了報紙後,她大發雷霆,要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張春橋打電話給中央宣傳部,指責這篇作品很壞,是醜化毛主席的反動作品,勒令全國報刊一律不得轉載。接電話的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林默涵,他找來文章一看沒有任何問題啊,但是毛夫人又不敢得罪,只好打電話通知六大區的宣傳局,不得轉載這篇文章。
陰錯陽差的是,主管《羊城晚報》的中南宣傳局沒有接到電話,那份更正性的文章第二次又在《羊城晚報》刊登了出來。這下惹了大禍。中南局負責人陶鑄接到張春橋氣勢洶洶的質問信:已經通令全國下了禁令,為什麼還要刊登這篇文章?想為羅瑞卿翻案嗎?
文革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之後,《韶山的節日》這篇作品被當作反毛澤東思想、醜化毛主席的大毒草進行批判,周立波更是罪責難逃。中南局宣傳局、羊城晚報社和同意發表此文的人也都被扣上了不同程度的罪名。但是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歌頌毛澤東的文章也要遭到鞭撻封殺,這算哪門子的道理啊?
周立波遭到大會鬥小會批,掛著牌子戴著高帽遊街示眾,在益陽體育場接受萬人批鬥後,再拉到縣劇場看演員的表演,表演的第一句話就是「打!打!打!打倒周立波!」據說在一次批鬥時,造反派的槍走火,子彈從周立波耳邊擦過,險些喪了命。
楊開慧和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經過幾番折騰和批鬥,還是秦牧拆穿了這其中的秘密,原來周立波的文章把中國的一只大醋缸給踢翻了。文章裡曾有一句提到楊開慧的名字,只有短短的幾十個字:「他的夫人楊開慧同志,1930年就義於長沙,那時候,她只有29歲。」而且周立波在引用了毛澤東兩句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後,又寫道:「詩人歌詠的是一切革命的家庭,一切殉節的同志,自然也包括了他的壯烈犧牲的可愛的家人。」這些內容對於當時炙手可熱、不可一世的江青來說都是特別忌諱的。在一次講話中,江青曾六次點了周立波的名字。
1979年9月25日,作家周立波因病在北京逝世。數十年後,他在美國的孫女周仰之為祖父寫了一部傳記,想在國內出版,託朋友找了許多出版社,開始聽到周立波的名字都很感興趣,但一瞭解,此周立波非彼周立波(上海清口相聲演員),都婉言謝絕了。經過許多周折,總算找到了團結出版社並於年初出版了此書。現在問題是誰肯花「清口」周立波票價的九分之一來買這本書?如今在谷歌的搜索引擎上輸入演員周立波幾個字,有45萬條結果,而輸入作家周立波幾個字,17萬條結果,而這17萬條可能也是借了現代周立波的光才有如此豐碩的成果。
(選自《黑五類憶舊》第四期,20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