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雖然提到了對經濟的支持,但還有很多難題未解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政治局會議雖然提到了對經濟的支持,但是,還有很多難題未解決,包括房地產、債務在內的危機正在步步逼近。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7月24日主持召開中共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會議提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
中共最高級別的官員每年7月底都會齊聚一處,在8月份傳統的「北戴河會議」之前審查經濟形勢。今年比較特別的是,在他們開會之際,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疫情後復甦勢頭正在減弱。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7日公布今年上半年GDP等經濟數據,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為6.3%,同比增長5.5%;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93034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
第二季度GDP增長6.3%,高於今年第一季度4.5%的GDP。但第二季度GDP增速低於預期的7.3%。
這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快的年度增長速度,但由於去年上海市和其它主要城市嚴格的「清零」防疫封控造成的經濟痛苦,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長的數據被嚴重扭曲。去年第二季度受封控措施影響,GDP同比增速僅為0.4%。
中共政治局會議承諾支持經濟,但幾乎沒有提供具體措施的細節,導致投資者和經濟學家的情緒複雜。雖然額外的刺激措施幾乎可以保證中國經濟將實現2023年的增長目標,那為什麼許多經濟學家仍然不知所措呢?
由於中國在去年創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經濟增長年份之一,帶來了對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有利的基數效應,今年約5%的增長目標一直被認為很容易實現。此外,考慮到中國每年的投資額佔其GDP的40%左右--這是美國投資額的兩倍,5%的增長這一水平看起來並不那麼令人驚訝。
自取消「清零」防疫政策限制以來,中國經濟在今年開局強勁,但在4月至6月幾乎沒有增長,引發人們擔心它可能正在進入一個增長大幅放緩的新時代,甚至出現日本式的「失去的幾十年」。
主要的擔憂是經濟放緩更多是結構性的而非週期性的,需要有巨大的政治意願來改變政策方針,此前的政策幾十年來已被證明是成功的,但現在產生的債務多於經濟增長。
房地產行業約佔經濟活動的四分之一,過度擴張的房地產行業不再能夠成為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讓泡沫迅速破滅可能會破壞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的穩定。
另一個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失衡是中國的家庭消費,中國消費仍然是對GDP貢獻率最小的國家之一。經濟學家表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向家庭部門轉移資金。即包括政府資助的消費券、大幅減稅、鼓勵更快的工資增長、建立一個包含更高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和更好、更廣泛的公共服務的社會安全網。
截至目前,中共政府對上述措施似乎並不關心。
中共政府將要求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放棄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並增加支出,迫使幾十年來集中權力的中央政府將資源轉移到各省市,並承擔部分債務。
然而,鼓勵民間投資還需要將私營部門從中共政府的嚴格控制中解放出來,並提高工人對薪酬的議價能力。令中共政府頭疼的另一個問題是青年失業率超過20%,當局認為,私營部門有責任提供這些就業機會,但經過多年對科技、網際網路和其它行業的打壓,許多民營企業缺乏信心。
私營部門和國有部門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最終需要法治,可是眾所周知,中國的法院只對中共政府負責。
所以,經濟學家並不期待任何根本性的轉變,而是尋找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表述中透露的隻言片語的信號,以及有關決策層人士們思考模式的線索,還有近期經濟計畫的更具體細節。實際上,經濟學家們對如何刺激消費的總體方案似乎只不過是進一步補貼購買汽車和電子產品的計畫感到失望。
此外,任何預計今年增長乏力而促使中共政府進行巨額投資的人們都會感到失望,資本市場將通過這一點來確定中共政府管理經濟所面臨的風險,投資者尤其熱衷於看到針對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債務的一攬子措施。或許,更深入的結構性改革必須等到12月召開的每年一次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