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7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出席七一主權移交慶祝活動,由特首林鄭月娥陪同視察港珠澳大橋。(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看中國2024年7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開通,當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開通儀式。不過大橋開通後使用量一直不理想,甚至被不少媒體稱之為「鬼橋」。大橋造價不菲,僅香港段及相關工程的總投資已近1200億元(港元,下同)。正當香港坊間關注這個耗資巨大的大型基建項目何時回本時,有媒體報導指,港珠澳大橋的通行費收入並非由港府收取,而是由依據大陸成立的大橋管理局收取。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號稱國家級世紀工程,也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主橋從珠海拱北對開的人工島伸展至近粵港分界線以西的海底隧道東人工島,工程包括長29.6公里、採用橋隧結構的雙程三線分隔車道,當中一段為長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而大橋香港接線包括一段9.4公里長的高架橋及1公里長的機場島觀景山隧道,並連接至香港口岸人工島。
大橋在建造期間已經醜聞不斷,不斷傳出超支、延誤、工業意外、人工島飄移、石屎壓力測試涉嫌造假及兩個填海用巨型鋼圓筒急劇「超速」沉降等消息,令公眾對大橋的工程質量及安全程度感到疑慮。
經過9年施工,大橋於2018年10月23日在珠海舉行開通儀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儀式,主管港澳事務的時任副總理韓正、副總理劉鶴、及粵港澳官員也有出席。
港珠澳大橋在香港頗具爭議,被民主派議員形容為大白象工程。2019年,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年後,數據顯示車流量卻遠低於港府於2008年的估算,平均每日僅得4,100架次,只達到政府估算的約一半。
根據香港政府入境事務處於今年3月29日發布的數據,復活節四天連假的首天,經港珠澳大橋及港澳客輪碼頭離港人士合共有約12.6萬人,比羅湖或落馬洲支線少了3萬多人。相反同一天經大橋及碼頭從澳門到香港的人數只有5.4萬人,不到總入境人數的15%。簡言之,來往港澳人士使用港珠澳大橋者不多。港珠澳大橋因此被稱為「鬼橋」。
使用量差過預期,導致投資和回報亦大跌。翻查資料,2008年香港、中國和澳門三地政府在就大橋融資問題上達成共識時,估計總投資為385.4億元人民幣,中國、香港和澳門的出資比例分別為44.5%、42.9%和12.6%。不過2016年香港政府追加撥款,光是香港段的工程造價已達到1,177億港元撥款,工程嚴重超支。
除了建造費高昂,大型基建的維修費亦是天文數字!《東方日報》報導指,2018至2020年,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所花維修費達到逾6.7億元。2018年大橋維修開支為2.7億元,翌年增至3.37億元,2020年開支有所下降,跌至6,530萬元。
事實上早在2019年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已指出,大橋現已淪為大白象工程。一旦連接深圳及中山的深中通道在2024年開通後,會再分薄大橋車流量。
正如當年林卓廷所預計,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開通,分薄了港珠澳大橋的流量,也分薄了港珠澳大橋的盈利。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今年七一3日長假期間,經港珠澳大橋北上的日均出入境人次有約6.2萬人,較復活節跌12%;而深中通道在6月30日通車首24小時,有12.5萬車流量,超出預計的日均10萬車流量。
港府方面一直未公布港珠澳大橋最新車流量數字。運輸業界人士指出,深中通道車程較短有助降低成本,預料將有多達8成直通車會改行深中通道。三間直通車公司早前已經宣布,共有25條由香港至廣東省西部沿海地區的路線會改經深中通道。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本頁4日回覆自由亞洲查詢時未有提及深中通道的影響,亦沒有回應政府對港珠澳大橋客流量和車流量的最新估算,只強調「港車北上」政策「已成為推動大橋車流提升的主要動力」,現有逾6萬「港車」獲批,令大橋的使用量在今年2月和5月分別屢創新高。
正當坊間關注港珠澳大橋這個耗資巨大的大型基建項目何時可以回本時,香港當局表示,通行費收入並非由香港特區政府收取,而是由依據大陸成立的大橋管理局收取,用以償還銀行貸款,以及應付日常營運及維修的開支,故「不宜單方面披露大橋收支的相關資料」。
有香港網民感嘆,原來香港支付了1,177億,現在一分錢路費都收不回來,還要出錢保養,便宜都叫大陸佔了!「橋就我建,錢就你收。香港納稅人的血汗錢就這樣被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