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的照片顯示,格陵蘭島伊加利庫村飄揚著格陵蘭旗幟。(圖片來源:IDA MARIE ODGAARD/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5年1月14日訊】1月初,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特朗普)的四個話題佔據世界新聞頭條,從購買格陵蘭島,拿回巴拿馬運河、墨西哥灣更名「美洲灣」、直到半開玩笑讓加拿大與美國合併,等等。就在全世界都在猜測川普是否真打算實現這些主張時,烏克蘭報導稱,澤連斯基對川普用這四個話題人為地轉移人們對烏克蘭危機的資訊注意力感到不滿,因為川普完全粉碎了澤連斯基在國際資訊領域的每一個論點,包括「領土完整不可侵犯」,「烏克蘭加入北約」等等。
不過,鑒於格陵蘭島與北極圈八國的政治關係,外加「中國的冰上絲綢之路」,探討一下這個島身處國際地緣政治斷層線上的「機遇」,倒也算是一場很有趣的腦力活動。
格陵蘭島與美國的關係
川普要購買格陵蘭島,並非突發奇想,而是深思熟慮。早在2019年8月16日,《華盛頓郵報》就報導過,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就被曝曾私下討論過購買格陵蘭島,但隨後格陵蘭外長巴格爾拒絕:「我們對商業開放,但格陵蘭島是非賣品。」就在2024年大選結果確定川普重返白宮之後,川普身邊人至少有兩次明確表達購買意願。
2023年12月23日,川普次子埃里克在X上分享了一張圖:川普正盯著手機上的購物軟體,似乎在考慮該買下哪件商品,購物車中包括加拿大、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埃里克配文:「我們回來了!」
11月28日,美國外交政策協會(AFPC)高級研究員、曾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過白宮國安會幕僚長的亞歷山大.格雷(Alexander B.Gray)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川普為何真的應該「購買」格陵蘭島》一文,稱川普在開啟第二個任期之後,應該繼續美國長達百年的未竟事業:「買下格陵蘭島」。
格雷在文章中列舉了三條理由:
1、格陵蘭島位於北大西洋的戰略位置,使收購該島成為自19世紀以來美國戰略家們討論的話題。曾從沙俄手上買下了阿拉斯加的國務卿威廉.西沃德(William Seward)於1867年首次尋求購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二戰期間,丹麥向納粹德國投降,美國佔領格陵蘭島。1946年,哈里.杜魯門總統曾向丹麥開價1億美元等值的黃金,附帶一塊阿拉斯加油田權益交換格陵蘭島。
2,格陵蘭人正在走向脫離丹麥的獨立。格陵蘭島2024年2月的外交、安全和防務政策已經宣稱該島獨立是最終目標。只是格陵蘭島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政治實體,如果脫離丹麥,負責自身安全是它沒有能力完成的任務。
3、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威脅北極的現狀。莫斯科聲稱擁有北冰洋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格陵蘭專屬經濟區內。俄羅斯勘測船侵佔了格陵蘭島的水域,俄羅斯正在擴大其北極基地和強大的破冰船隊。中國宣布自己是一個「近北極國家」,計畫建立「冰上絲綢之路」,將北極社區與北京的經濟和政治議程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並建造了自己的破冰船隊(以上為中國首個「北極戰略」內容)。
格雷這篇文章有一個他故意製造的事實錯誤,就是俄羅斯對北極圈的權利,與美國等七國同等。要理解這點,得先瞭解北極圈八國的北極理事會的來龍去脈。
北極圈八國與北極冷戰風雲
1996年,毗鄰北極圈邊緣的8個國家——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組成了北極理事會。這一進程始於1989年,當時芬蘭邀請其他國家商討北極環境。芬蘭的倡議產生了1991年的《羅瓦涅米宣言》(Rovaniemi Declaration),該宣言確立了理事會的前身《北極環境保護戰略》(Arc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為什麼是這八個國家參與?這是因為北極圈一半以上由公海水域和該八國的大陸架(指延伸進淺水海域的陸地)組成,北極的管理主要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根據該公約,沿海國的主權範圍延至其領海,即從該國海岸的大潮低潮線起12海浬(約22公里)以內的海域。北極圈八國表面上的主要關切是「全球污染及相應的環境威脅」對於北極生態系統的破壞,但實際目的是爭奪對該地區的控制權,是為了利用北極圈2100萬平方公里上的礦物、金屬、化石燃料等的龐大礦藏。
據估計,該地區擁有全世界22%的未發現石油和天然氣(但在北極的開採成本仍相當高昂)。更有厚利可圖的是稀土礦產的開採(比如用於電容器、電動汽車的釹鐵硼和用於磁鐵、雷射器的鋱),這些礦物在北極(從格陵蘭的科瓦內灣到俄羅斯的柯拉半島再到加拿大地盾)的總估價超過一萬億美元。
基於上述目標,北極理事會各成員已在北極邊緣地帶建起了軍事基地,美國在格陵蘭島的圖勒空軍基地自二戰期間建立後一直存在;自2007年俄羅斯科學家在北極點以下4302米的北冰洋海底象徵性地插上了鈦合金的俄羅斯國旗後,其他北冰洋沿海國家的軍事力量也橫跨了北極冰雪,加拿大在努納武特地區已經建立了巴芬島建設納尼西維克海軍設施。在八個擁有北極領土的國家中,美國在格陵蘭島扮演的角色僅次於丹麥。美國自二戰以來就在那裡駐有軍事力量,位於格陵蘭島的皮特菲克空軍基地(Pituffik Space Base)建於二戰時期,一直保留至今,是美國最北端的軍事設施,也是彈道導彈預警系統的核心部分。
俄烏戰爭開始後,俄羅斯被北極圈八國當中的七國排擠,北極理事會停止運作,北約接管了北極地區。事情始末如下:2021年在冰島雷克雅維克北極理事會部長會議上,俄羅斯接棒成為任期兩年的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2022年3月3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週後),理事會其他成員國抵制會議,抗議莫斯科參與該理事會。2022年6月,除俄羅斯之外的七國一致同意「有限地恢復北極理事會中不涉及俄羅斯聯邦的事務」。如今,其中七個國家卻決定不再參與北極理事會,其中加拿大、丹麥、冰島、挪威、美國本已是北約成員,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的進程正在進行。北約逐漸取代北極理事會成為該地區的決策機構,運營總部就是北約位於挪威的「寒區作戰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ld Weather Operations)。
2018年中國公布了「冰上絲綢之路」計畫,2019年5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參加在芬蘭羅瓦涅米召開的北極理事會會議,指責中國對北極環境破壞負有責任。此後不到一個月,美國國防部就發布了2019年《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其重點是「限制中俄將該地區用作競爭通道的能力」,而美國空軍2020年的《北極戰略》(Arctic Strategy)又重申了這一立場。
以上就是北極冷戰風雲的梗概。歐盟本是美國盟友,只是川普政府2.0即將到來,他發布的對歐盟加征關稅的宣言,以及過去歐盟左派政府對川普的種種言行,歐盟還不知道究竟應該與這位美國新掌門人如何相處,是謂「地緣政治的斷層線」。
格陵蘭政府準備待價而沽
最後得說說這場風雲的主角格陵蘭島政府的態度了。
目前,格陵蘭島是丹麥王國的海外屬地與王國內的自治體,全島面積為216.6萬平方千米,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全境大部分地處北極圈內,是人跡罕至的嚴寒荒原。相比起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該島的首都努克更靠近美國紐約。該島總人口約5.7萬人左右,有人居住的區域約為15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區,因紐特(愛斯基摩)人佔多數。該島至今漁業為主,政府收入約有一半來自於宗主國丹麥的補助,這也是格陵蘭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補充。多年來,該島島內酗酒、自殺問題嚴重。
1979年5目1日起格陵蘭島正式實行內部自治,但外交、防務和司法仍由丹麥掌管。過去20餘年以來,格陵蘭獨立運動愈演愈烈。在2008年的全民公投中,75%的格陵蘭公民投票支持《格陵蘭自治法案》,該法案擴大了該島對警察、法院和海岸警衛隊等數十個領域的控制權。根據該法案,經丹麥議會批准,格陵蘭可以通過全民公投實現完全獨立。
在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去12月就購買該島嶼領土發表評論後,格陵蘭總理穆特.埃格德(Múte Egede)在今年1月1日的講話中宣布:「歷史和現狀表明,我們與丹麥的合作沒有成功地創造出完全的平等……現在是我們自己邁出一步並塑造未來的時候了,因為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以及貿易關係不能繼續僅僅通過丹麥來開展。」但他強調「格陵蘭島是我們的。我們不是賣的,也永遠不會賣。我們絕不能輸掉我們為自由而進行的長期鬥爭,」埃格德在新年的講話中強調了自治領土的發展,強調其國際機場的開放是全球變革的途徑。
目前的態勢是:想控制格陵蘭島的國家有多個,格陵蘭政府希望發展,發展就是急需資金的意思,如今終於迎來了機遇,他的新年講話雖然反對售賣格陵蘭,但反對的是一次性賣斷。殖民歷史時期,西方要求他國領土時早就發明瞭購買、租借等各種方式。按目前態勢來說,歐盟要格陵蘭島,但在出價上肯定贏不過美國;俄中肯定無法參與出價競爭,格陵蘭島最後由價高者得,丹麥日前說過,只要不成為美國領土,一切由格陵蘭人民自己決定。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