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壽平所描繪的牡丹,富麗堂皇,風姿綽約。(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牡丹花雍容華貴,被稱為「花中之王」,是富貴、吉祥、幸福的象徵,自古以來就被推崇為「國色天香」,因此優雅又喜氣的牡丹畫就成了人們過年期間欣賞的首選。
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惲壽平(1633〜1690年)擅長畫牡丹,牡丹的雍容華貴,在他筆下生動呈現,他所描繪的牡丹,富麗堂皇,風姿綽約,過年全家團聚期間,大家不妨一起來欣賞惲壽平的這幅〈牡丹〉畫,過個有藝術氣息的中國年喔!
雍容華貴的〈牡丹〉
惲壽平,初名格,字惟大,後改字壽平,別號南田。他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也被稱為清朝的「一代之冠」。
惲壽平這幅〈牡丹〉呈現出紫、紅、白三種顏色,花葉之翻轉向背、枝節細微部分都仔細交代,毫不馬虎。俯仰掩映,色彩鮮明亮麗,於光輝燦爛中,別具一番高雅的風韻。
面對結構繁複精巧的花瓣,惲壽平一瓣一瓣地,以「色染水暈法」、「粉筆帶脂法」,逐一敷染出深淺不同的層次。在構思方面,意境深邃;在設色方面,淡妍而醇厚;在神韻方面,含蓄靜雅。
畫家藝文小傳
一般傳統工筆畫,是先以線條勾勒物體的輪廓,再敷色填彩;「沒骨法」則是以蘸了顏料的毛筆直接揮灑,把對象物的形體、塊面結構大筆描繪出來。一幅好的沒骨花鳥畫會產生一種「澄淨潤澤」、「清新典雅」的靈秀感,能給予人正向的感受,惲壽平所畫的沒骨花鳥畫就是其中翹楚。
惲壽平一生致力於花鳥畫的研究,他「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後已」,經過一番努力,真的離「活色生香」不遠了,他的畫作因而風靡一時,連乾隆皇帝也曾多次臨摹惲壽平的花鳥作品。
除了研究技法,惲壽平更重視內涵,他能詩能書,被譽為「詩書畫三絕」。藝術對他而言,完全是生命內在情性的自然呈現,也就是說,惲壽平其實是透過沒骨花鳥來表現他寧靜、淡泊的生命特質。
古人云:「畫如其人。」畫作能體現出畫家的氣質、修養和境界。除了在繪畫時用心臨摹,再加上人品高尚,胸懷磊落……凡此種種都能反映到畫作之中,無怪乎惲壽平畫的牡丹,有一種別人無法企及的澄淨明朗、高雅脫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