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神」會對哪些人網開一面?德洛內的油畫〈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背後的故事,或許提供一個新的思考觀點。(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新年期間,中國疫情持續擴大,許多醫院擠滿了人。患者沒有年齡層之分,已經造成大批民眾死亡。據說是甲流肆虐,但民間紛紛質疑新一輪新冠(COVID-19)疫情爆發。令人談虎色變的大瘟疫,似乎不是針對所有人,「它」也會網開一面。根據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司瘟疫之神為「瘟神」,那「瘟神」會對哪些人網開一面?或者,能躲過瘟疫的,又會是哪些人呢?
對於這個問題,19世紀學院派畫家德洛內的油畫〈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及其背後的故事,或許能為人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與思考觀點。
病毒肆虐 名畫記錄瘟疫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是居勒-埃里‧德洛內( Jules-Elie Delaunay)的著名畫作。一次,德洛內在參拜羅馬的聖彼得鎖鏈堂時,看到了表現羅馬大瘟疫的15世紀溼壁畫,深受啟發,所以花了12年的時間,完成這幅至今依然對人們深具啟迪作用的名畫。
這幅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街頭遍地橫屍,以及天使指揮疫鬼手持長矛,戳擊大門。「這幅畫要傳達的是甚麼?」、「這是怎麼一回事?」許多看過這幅畫的人不免都有類似的疑問,而要認識這些問題,必須先瞭解這幅畫背後的歷史故事。
這幅畫的歷史背景是塞巴斯蒂安殉道的故事。
塞巴斯蒂安是古羅馬帝國戴克里先稱王時期的禁衛軍隊長,他因信仰基督而被戴克里先下令用亂箭射死,然而,因為塞巴斯蒂安的威望非常高,行刑者們都不願意射出致命的一箭,因此故意將槍口抬高,使他活了下來。死裡逃生的塞巴斯蒂安去找國王戴克里先理論,塞巴斯蒂安告訴國王不該干涉人民的信仰自由,卻反而被國王下令,當場以亂棍打死。
德洛內的油畫〈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就是描述塞巴斯蒂安遇害後,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一位天使指揮疫鬼手持長矛,戳擊那些助惡為虐,害死塞巴斯蒂安者的大門,門被戳幾下,家裡就會死幾個人。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Peste à Rome),1869年作,巴黎奧塞美術館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迫害正信成為羅馬興衰的轉捩點
羅馬帝國是迄今為止歷時最久、民族與文化最多樣化的帝國。其人口曾多達1.2億人,是漢朝的兩倍;其疆土之遼闊,比印度孔雀帝國和中國漢帝國之和還大;其建築遺蹟,如:神廟、城牆、廣場、噴泉、凱旋門、浴場等,無不精緻奢華,尤其圓形競技場和馬戲場的規模更是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儘管有著如此傲人的成就,羅馬帝國古文明最終卻因背離道德而使其走向了衰亡。
西元65年至565年期間,羅馬曾發生過4次大瘟疫,死了無數的人,後世有許多畫家以此為題,創作出許多名畫,德洛內的油畫〈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就是其中之一。
據記載,從羅馬帝國一隅開傳的基督教,其信眾因不隨從背離道德的時俗而遭到仇恨,並蒙受長達三百多年的迫害,而對正信的迫害成了這個強大帝國命運的轉折點,在病毒的肆虐下,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就被蠻族輕鬆征服,第四次大瘟疫讓東羅馬帝國人口減少了2500萬至5000萬人,從此走向衰落。
羅馬帝國在4次大瘟疫之後,又過了89年,即西元680年,羅馬市民虔心懺悔,敬捧聖徒塞巴斯蒂安的聖骨遊行,羅馬城的大瘟疫才徹底消失。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這幅油畫展現了善惡有報的天理:助紂為虐,迫害正信者,終究難逃天理的懲罰。在21世紀的今天,古羅馬帝國迫害正信的一幕仍在神州大地上重演。
近日中國大陸疫情不斷擴散的恐怖景象,與古羅馬帝國的滅亡慘狀極其相似。
從歷史記載中,我們發現,古羅馬帝國當時並沒有人挺身而出,制止迫害,這令人想起波蘭詩人斯坦尼斯洛的一句名言:「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意思是說,雪崩的造成,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
今天,中共在各種倒行逆施中,敗壞道德,迫害正信,踐踏良善,面對這一切,有人推波助瀾,有人歲月靜好,有人尋找真相,有人奮起抗爭,這正與邪的抉擇,或許就在一念之間,但卻也是決定每個人未來命運的關鍵時刻,這也正是〈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這幅油畫及羅馬帝國覆亡故事向今人演繹的深刻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