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太空中心表示,自主研發的6U立方衛星「旺來」入軌後,經過近3個月的操作,已完成50次取像,並成功下載、解析。圖為旺來衛星取像華盛頓州卡馬諾島。(圖片來源:國家太空中心網頁tasa.org.tw)
【看中國2025年2月7日訊】國家太空中心(TASA)5日對外表示,自主研發的6U立方衛星「旺來」入軌後,經過近3個月的操作,已完成50次取像,並成功下載、解析,3大技術驗證任務皆驗證成功,任務達成率100%,相關技術未來可望應用在更大型的任務衛星。
3大技術驗證任務包含Korsch離軸光學系統、CMOS TDI(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影像感測器、在軌JPEG 2000影像壓縮技術。
旺來衛星(ONboard Globe-Looking And Imaging Satellite, ONGLAISAT)尺寸為6U(30×20×10公分),是TASA與日本東京大學航太系ISSL實驗室、ArkEdge Space、Space BD國際合作計畫。由TASA製作新一代Korsch光學遙測酬載,搭配日本東京大學的高指向精度6U立方衛星平台,任務目標為驗證新型光學酬載設計製造與影像處理相關技術。
TASA指出,旺來衛星去年11月5日於美國發射升空,12月9日由國際太空站(ISS)彈射入軌進入41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入軌隔日即收到衛星健康資料;確認衛星本體操作無虞後,即開始酬載驗證任務。經過近3個月的測試,旺來衛星已完成50次取像,並成功下載、解析,達成設定的酬載驗證目標。
旺來衛星計畫主持人詹鎮宇表示,立方衛星需投入的時間、經費門檻較低,適合扮演探路者(pathfinder)的角色,作為太空新興技術的實驗衛星,旺來衛星計畫初衷,即是為後續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進行系統可行性驗證。
詹鎮宇指出,旺來搭載由TASA研製的KT90光學遙測酬載,是TASA首度以Korsch離軸光學系統進行衛星光學酬載設計;離軸光學系統的設計、製造與組裝技術難度較高,但體積縮小,且光學性能提升,如今驗證成功,未來可望導入較大型光學遙測衛星,藉以縮小衛星體積,並且更進一步提升解析度。
TASA表示,旺來衛星酬載使用的CMOS TDI影像感測器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研製,成為國內首度自製並驗證成功的TDI感測器,未來可望更進一步提升衛星自製率。
同時,旺來衛星使用的在軌影像壓縮技術,可使衛星儲存空間與下傳頻寬更有效利用,避免鏈路形成瓶頸。
詹鎮宇說明,除了Korsch離軸光學系統、CMOS TDI影像感測器、在軌JPEG2000影像壓縮技術,旺來衛星也已驗證多點通聯可行性,可分別由日本東京大學操控團隊、國立中央大學及TASA進行操控及資料下載。
TASA指出,由於旺來衛星是經ISS彈射入軌,軌道高度較低,加上太陽處於活動極大期,旺來的任務壽命預期至2025年3月初。
責任編輯:立明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