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結婚。(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5年2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2025年中共兩會召開前夕,財聯社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松蹊獲知其兩會提案,其中一份是《關於放寬人口生育約束、構建婚育激勵體系的提案》。他建議將男女法定婚齡調低至18歲,網友對此一面倒反對。
為了避免超低生育模式發生,減緩中國人口面臨的嚴重結構失衡,陳松蹊團隊提出建議:降低法定結婚年齡,提高生育人口基數。目前,中國男22歲、女20歲的法定結婚年齡是計劃生育時代的產物,是世界上最高的,國際上普遍的法定婚齡不超過18歲。因此,建議將法定婚齡調低至18歲,以提高生育人口基數,釋放生育潛能。
針對此事,大陸網民紛紛批評:「18歲小孩身體都沒長成熟,生啥孩子呢!為了人口真是瞎建議,火大」、「是啊,專家太缺德,18歲一衝動生孩子了,自己沒能力養,就得父母養。專家怎麼不教教18歲怎樣賺錢養活自己」、「不是年齡問題,此提案毫無意義。就是放寬到16歲結婚,還是如此」、「年輕人工作不保障,誰願意結婚生孩子,降低年齡根本不是解決的辦法」。
有網民指出:「這個專家只是單一地看到了出生率下降提出提前婚齡的想法,18歲還沒有完成學業,沒有工作能力就沒有收入,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還要生只會加深這個新家庭的矛盾,導致離婚等情況更加嚴重,這對社會穩定和下一代來說都不是好事。」
降低法定婚齡投票 七成網友不贊成
《南方都市報》報導,其實早在2019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蘇軍就已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一次會議上,呼籲將法定結婚年齡調整至男女均為18歲,當時引發了熱議。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馬憶南則表示,目前中國的法定婚齡的確偏高,但直接降至18歲幅度太大。她建議將男性法定婚齡下調兩歲,意即男女的法定婚齡均為20歲。
隨後,南都NDX實驗室發起「我國法定婚齡世界最高!委員建議降至18歲,你支持嗎?」站隊投票。有3000多名網友參與,其中69.8%的人不支持將法定結婚年齡調整至男女均為18歲。
有網友說:「18歲只意味著生理的成熟,心理上還是小孩子。你不能指望一個孩子一下子變成大人,承擔照顧別人的責任。完成高中,經歷了大學或者工作,大部分人會更加獨立自立,這時候才更適合結婚。」
也有人認為,上述建議將導致離婚率和墮胎率更高,以及衍生其他問題:「18歲,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如何能養育另一個孩子?這不是增加父母的負擔,增加社會的閃婚閃離率嗎?甚至會增加留守兒童和墮胎率。」
對此,也有人持不一樣的觀點,認為降低法定婚齡的提議不錯,但應先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同時要做好性教育。
2024年中國結婚登記數創新低
中國民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比2023年的768萬減少了157.4萬對,下降幅度約20.5%,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
中國結婚登記數從2014年開始逐年下跌,2019年跌破1000萬對大關;2021年跌破800萬對大關;2022年降至683.5萬對;2023年回升至768萬對;2024年又銳減至610.6萬。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人口統計學家易富賢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2024年中國的結婚登記數還不到2013年1347萬對的一半。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中國政府的政治和經濟雄心將被其人口的致命弱點給毀掉」。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報告》披露,中國的結婚登記對數連續多年下降,而且初婚年齡大幅推遲。2021年,安徽省的初婚平均年齡分別為男31.89歲、女30.73歲。
結婚人數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輕人數量下跌;二是適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結婚成本高;四是養育成本高;五是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大;六是年輕一代的婚姻觀念已經發生改變。
儘管中共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年輕夫婦結婚生子,以減緩人口下滑,但收效甚微。超低生育率、年輕人口萎縮、社會老齡化已成為中國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