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赫爾辛基海岸附近的電纜敷設船正在將C-Lion1海底電信電纜敷設到海底。(圖片來源: HEIKKI SAUKKOMAA/Lehtikuv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權宜輪拖斷海纜已成為「灰色地帶」侵擾的手段之一,引發國安危機。對此,總統府發言人李問今天指出,應要修法加強、加重對破壞海纜的刑責與罰金、改善通報與執法流程。
根據央廣報導,「RightsCon全球數位人權大會」25日首度移師台灣舉行,李問在針對數位韌性等議題的簡報中,以「通訊韌性挑戰:強化海底纜線保護及多層次備援」為題進行專題報告。李問強調,應該將海底電纜的保護視為國安議題,不可排除破壞海纜已成為「灰色地帶」侵擾的手段,台灣政府正研擬措施強化海纜的保護,並邀請國際夥伴共同努力。
李問表示,除修法加強、加重對破壞海纜的刑責與罰金、改善通報與執法流程,執法單位也列出了有威脅性的可疑船隻黑名單,以利更有效運用資源。維繫穩定暢通的通訊,對守護民主政治環境非常重要。
李問指出,因為今年2月馬祖與台灣之間的兩條海底電纜先後發生斷裂,此刻正使用微波備援通訊。在政府努力下,備援訊號在過去兩年得到大幅進步,但馬祖的網絡速度仍受影響,凸顯仍有許多挑戰,未來除新增台馬第三條海底纜線,更要重視、改善離島居民的通訊品質。
李問指出,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討論及盤點的議題非常廣泛,其中,網路通訊在當代社會各領域的物流與組織上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維繫通訊穩定有助於鞏固各領域的韌性。
李問也提出「備援、備援再備援」的原則,強調建立多層次的備援通訊系統,且須運用不同類型的科技,達成互為備援關係並迅速應變,這其中包括海底纜線互為備援、微波訊號及衛星通訊等不同層次的通訊科技。
針對台灣應對中資權宜輪損害海纜事件,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今年1月27日報導說,台灣政府近日羅列一份包括52艘具中資背景的權宜船隻黑名單,也會加強監控與主動檢查,防範引發各國安全隱憂的「影子艦隊」。
根據報導,該份名單中的52艘權宜輪,懸掛的是喀麥隆、坦尚尼亞、蒙古、多哥或獅子山共和國的國旗,但船隻實際的船東或公司是註冊在中國、香港或澳門。
根據東京備忘錄(Tokyo MOU),被台灣列入黑名單的52艘船隻,其中15艘標註為對國安構成威脅。在過去一年,這些船隻在台灣領海徘徊15天以上。
所謂的權宜船是指船東把船隻註冊在監管鬆散、成本較低的國家,藉此迴避國際法規與降低營運成本。這類船隻通常較為老舊,且以「假外籍」身分日益頻繁在全球海域活動,不僅對全球海事安全造成威脅,也對沿海國家的國安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