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專欄】白宮史詩級爭吵的歷史迴響(組圖)

作者:遠山 發表:2025-04-01 12: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特大

2025年2月28日,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2025年2月28日,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圖片來源:Jabin Botsford/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2025年2月28日,白宮橢圓辦公室裡,美國總統川普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上演了一場被西方媒體稱為「shouting match」(喊叫對決)的世紀大戲。副總統JD‧萬斯在一旁推波助瀾,川普怒斥澤連斯基「忘恩負義」,後者則反唇相譏,稱美國外交斡旋「不過是交易」。

這場猛烈的爭吵不僅讓外交禮儀灰飛煙滅,還讓全球觀眾目瞪口呆。《衛報》哀嘆這是「現代史上最大的外交災難之一」,《華盛頓郵報》則驚呼「史無前例」。

然而,歷史的舞臺上,這樣的對決並非孤例。從古希臘的哲學辯論到20世紀的共產革命,人類從不缺乏用言語(偶爾還有拳頭,甚至匕首)掀起風暴的能手。讓我們借這次「川澤大亂鬥」為契機,回溯那些震古爍今的爭吵,看看它們是如何撕裂關係、重塑世界的。

一、古希臘的唇槍舌劍: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的分道揚鑣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想像一下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柏拉圖這位哲學界的「老大哥」正在講授他的「理念世界」,學生亞里士多德卻在一旁皺眉,暗自吐槽:「老師,您這套空中樓閣我實在住不下去。」

這對師徒的爭吵沒有川普式的咆哮,也沒有澤連斯基式的回懟,但其影響卻如無聲的驚雷。

雅典是哲學的搖籃,柏拉圖與學生亞里士多德在這裡展開了一場觀念上的深刻對立。柏拉圖約於公元前427年出生,出身貴族,師從蘇格拉底,創立學園(Academy),提出著名的「理念論」。他認為真實世界只是永恆理念的投影,感官經驗不過是虛幻的影子。在《理想國》中,他描繪了一個由哲學王統治的理想國家,強調理性與抽象真理的至高無上。他晚年作品《蒂邁歐》中進一步闡述宇宙由理念構成,物質不過是次要存在。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生於馬其頓的斯塔吉拉,20歲進入學園,成為柏拉圖最傑出的學生。然而,他逐漸對老師的理論產生質疑。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後,亞里士多德離開學園,前往小亞細亞和馬其頓,後於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創立呂克昂學派(Lyceum)。他主張真實性存在於具體事物,通過觀察和分類理解自然。在《形而上學》中,他逐條反駁柏拉圖的理念論,認為「普遍」只能存在於「個別」之中,而非獨立於物質之外。他還批評《理想國》的烏托邦構想,指其脫離現實,無法實踐。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