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王君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2日宣佈對世界絕大部分的製造業國家課徵對等關稅。對此,《澳大利亞金融時報》在稍早的1篇報導中引述專家學者們的分析認為,川普此舉將會對於中資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工廠造成了「全面封鎖」,由於近年來經濟始終疲軟的中國,並沒有自己想像得那樣可以承受打擊,如今中國製造商無論是在該國本土或者是在東南亞都幾乎無空間吸收關稅。
據《澳大利亞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川普(Donald Trump)在這波關稅戰爭不僅是打擊中國從本土直接出口,而且還影響了中國於東南亞各地的業務。此種雙重打擊已經破壞了中國繞路迴避在川普第一任期內所設置的貿易壁壘的核心戰略。
中國問題觀察人士認為,北京方面為了抵禦最新一輪的關稅採取的措施,包括了鼓勵更多家庭支出與投資的財政及貨幣刺激措施,但可能還不足以能夠挽救中國部分製造業中心地區。
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東亞問題的資深研究員麥格雷戈(Richard McGregor)表示,從表面上看,中國非常驕傲地認為,他們的體係比起西方經濟體更能夠抵禦壓力。不過其國內成本將會非常高。川普確實可以損害中國,且他們也知道這一點。
報導中指出,多年來,雖然中國致力於實現經濟對其國內消費的再平衡改革,可是出口仍然佔該國GDP近21%。
據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麥格理(Macquarie)估計稱,新的關稅將可能使中國出口額減少了15%,使得原先預計5%的GDP成長率,也因此下降2%至2.5%。
中國企業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將部分業務轉移至東南亞,以節省成本且避開川普的關稅。而這些主要以消費電子產品的公司,再度成為焦點,在2日的貿易稅已對實施多元化策略的國家,造成了相當沉重打擊。
美國自越南進口的產品面臨了46%的關稅,而從泰國進口的產品也面臨36%關稅。如今隨著川普關稅政策的壓力,致使這些國家經濟疲軟,同時中國對於這些國家的直接出口,也可能造成影響。
現今蘋果供應商的立訊精密、電動車巨頭的比亞迪,以及眼鏡製造商的舜宇光學等中國消費品公司都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擴大於越南的業務。
去年,舜宇光學科技還宣布一項價值25億美元計劃,將於越南北部建立一個新生產基地;而立訊精密也宣布額外投資3.3億美元的擴建其越南工廠。此外,比亞迪在泰國與印尼則擁有大型電動車生產設施。
經濟學人智庫(EIU)的中國分析師李子謙(Chim Lee)表示,這些投資非常難改變,使得中國製造商無論是在該國本土或者東南亞地區,幾乎都沒有空間吸收關稅。
有一個日益嚴重的威脅是,各國將要如何來應對廉價的中國商品進一步湧入全球市場,以尋找新的買家。經濟學家擔憂歐洲、日本及韓國將會提高關稅來保護自己與國家產業。
雖然北京政府試圖表現出對於吸收這些措施的信心,不過現實情況是,若無法進入美國市場,那麼中國企業將可能會一波又一波的破產。
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的分析師哈斯(Ryan Hass)指出,在中國同行們有一種反抗的情緒。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的治理體系與社會將比美國更能夠承受痛苦。然而現實卻是,這幾年來中國經濟一直疲軟,從未自新冠肺炎疫情中真正恢復過來。
青年失業率仍然高達了20%左右,在2月的整體失業率攀升到了5.4%,其為2年來的最高水準。最新中國招聘機構獵聘網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9%的內地企業打算於今年第一季裁員,已高於一年前的12%。現今在中國工作的人發現了他們的薪水遭削減,尤其是在金融與房地產等行業。高盛指出,去年第三季城鎮薪資增幅已經自第一季的5.6%下滑到2.6%。
川普最新關稅布局封死中國產品「洗產地」
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川普表示,為了要減少貿易逆差,並降低國內的賦稅,且讓製造業回流和減低國債,而選定4月2日為美國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
依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於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了2950億美元(約新台幣9.77兆元),高居全球之冠;而美國對越南的逆差額度也達1230億美元(約新台幣4.07兆元),位居全球第三高。
由於中國廠商逐漸將工廠外移至越南等地,這次川普的關稅新制將會對中國課徵34%的關稅,而越南也高達46%,預期將會重創中國向美輸出產品的能力。另外,柬埔寨是中國另一個對外遷移工廠的潛在國,其新的關稅更將高達49%,也就是這次川普通過高手布局,已把中國產品的可能進行「洗產地」國家都已經封死了。
美國對於主要國家或者經濟體課徵的新關稅如下:
中國34%、越南46%、柬埔寨49%、印尼32%、馬來西亞24%、台灣32%、韓國25%、印度26%、日本24%、泰國36%、新加坡10%、以色列17%、菲律賓17%、澳洲10%、巴基斯坦29%、土耳其10%、斯里蘭卡44%、歐盟20%、瑞士31%、英國10%、智利10%、巴西10%、哥倫比亞10%、孟加拉37%、南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