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馬來西亞標誌性建築雙子星大樓(右)和其他商業建築。(圖片來源:MOHD RASFA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陳靜綜合報導)4月15日,習近平出訪馬來西亞。此次訪問或被視為中馬雙邊貿易關係的契機,但亦有多位國際分析人士提醒馬來西亞政府:「機遇背後潛藏風險」。
如不小心,中馬合作恐引關稅風暴?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環球亞洲諮詢公司」(Global Asia Consulting)高級顧問薩米魯(Samiru Patel)指出,馬來西亞若過度依賴中國資金,可能會落入「債務陷阱」,特別是參與大型基建項目時,需謹慎評估還款能力與財務透明度。他還提到,與中國企業合作,可能伴隨資安風險,包含關鍵基礎建設被植入監控後門,或數據主權被外部操控。
外交事務分析家Colin Chong也補充指出,馬來西亞若一味迎合北京主導的合作框架,將可能被華盛頓視為關稅打擊的下個目標。他提醒,尤其在半導體與5G技術領域,「選邊站」的風險越來越高。
納瓦羅警告:不協助中共繞關稅就得選邊站
近期,前美國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金融時報》投書,直接點名包括馬來西亞、柬埔寨、墨西哥與越南等多個國家,要求它們停止成為「中國產品的中轉站」,用以規避美國對中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他直言:「美國正在關注每一個讓中共繞道出口的漏洞,如果這些國家不改變做法,制裁和報復措施將不可避免。」
脫鉤成全球新現實,進入美國市場需「去中化」?
獨立中國問題研究學者亞米謝(Yamiche Liu)也分析指出,未來國際貿易的新規則,可能將「與中國脫鉤」列為進入美國市場的條件之一。她強調:「無論是製造供應鏈、科技標準,甚至金融合作,美國都在要求盟國與中國‘保持距離’,這讓像馬來西亞這樣的中小型經濟體陷入兩難:靠近中國有機會,卻也可能因此被美國視為敵營。」
馬來西亞會變成下一個斯里蘭卡嗎?
面對來自中國的龐大經濟誘因與美國潛在的懲罰機制,馬來西亞未來在外交與貿易政策上必須更加謹慎拿捏。在討論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經濟合作時,「斯里蘭卡模式」常常被拿來當作警世案例。
2017年,斯里蘭卡無法償還向中國借貸興建漢班托塔港口的巨額債務,最後被迫將港口「出租給中國99年」,這起事件被視為中國「債務外交」的典型操作模式。
那我們回到馬來西亞——有相似的風險嗎?
馬來西亞過去就曾因「東海岸鐵路」項目,陷入對中國貸款的高度依賴,馬哈迪政府甚至一度喊停,後來重新協議才繼續推進;有些基建項目雖然華麗,卻面臨「建了沒人用」的問題,像斯里蘭卡的高速公路與機場,被稱為「鬼城級白象工程」。
目前中共已經陷入了孤立無援之中,嘴上喊著奉陪到底,身體很誠實,此次出行東南亞三國也是心裏沒底的具體表現。
環球亞洲諮詢公司高級顧問薩米魯指出,馬來西亞必須避免和中共合作的幾個陷阱,首先是債務依賴,其次是網路安全問題。外交事務分析家Colin Chong也警告說,過分地熱切地接受中共主導的框架,都可能使馬來西亞在貿易和技術問題上成為美國的攻擊目標,並且面臨進一步的關稅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