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看大陸節目,我是美玲!先請大家看幾段視頻。
你們知道到五一有多少人失業嗎?我剛才看了一眼信息,今年全國到五一,大概有兩千兩百萬到兩千三百萬失業工程相關的管理人員,大概得有兩三百萬人失業,佔總失業人數的百分之十以上。尤其是傳統工程的,特別是做房建住宅類項目的失業人數更高。
這些失業者裡,不乏曾經一路埋頭苦讀、以為學歷就是通往「好工作」的金鑰匙的年輕人。
哎,我真的要瘋了。大學白上了十幾年的書,白讀了除了浪費父母的血汗錢和自己的青春一無所獲,上了學又又能怎樣?連份工作都找不到,曾經我和大多數人都一樣,以為上了學好好讀書才能有一份好工作。現在看來世道變了,不是這麼回事兒,現在的我一無所有,哎,又能怎麼辦呢?
確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高質量崗位減少,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尤其是那些「標準模板」式成長的年輕人,高考、大學、畢業、就業,如今卻卡在「就業」這一關裡,找不到出口。
今天看新聞才知道啊,按五年高校畢業生預計規模有一千二百二十二萬人,但是就業率呢才百分之五十五點五。
有近一半的大學生,他就根本就找不到工作。他找到工作的基本上要麼就在做銷售啊,跑外賣送快遞,有的經常拔螺絲去了。
總是有人說大學生要脫下孔乙己的長衫。但是你想一個家庭耗費十幾年的人力財力去培養一個信阿仔。他大學之後,連一份合適的工作都找不到,瞬間呢都不知道這種十幾年寒窗苦讀的意義在哪裡了?
不僅年輕人難,中年人也同樣求職碰壁。一位工作二十年的中年職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早上我還高高興興的去上班,結果下午老闆就突然召集大家開會說工作就到今天為止,大家都在討論,接下來怎麼辦?
有兩個男同事說,我們年齡都四十多歲了,現在外面工作不好找。
還有一個女同事剛生了二胎,大家都在說找工作,各有各的難。
我想到的是,我每個月的固定開銷房貸水電吃喝拉撒,還有分期的信用卡。
我每個月的固定花銷,就這一萬塊錢還不算突如其來的就醫活著的每一天都需要成本,沒有了,收入來源真的心裏很慌。
還有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女生,手機裡只剩四十幾塊錢了,沒辦法只能向母親求助,她紅著眼圈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我這個月發工資只發了三千多塊錢,然後我就沒錢了,我沒辦法,我就給我媽媽發消息給我媽打電話,我說我沒錢了,你那裡還有錢嗎?你先給我轉個一兩百塊錢,我就這兩天我就應該會發工資。那我們我父母其實他們過得也很艱難,他們也在很艱難的生活。
然後他就說我手機裡沒有一兩百塊錢,但是我有現金,我說你手機有多少,他說還有六七十吧。我說那你先給我轉五十吧,我應該是夠撐這兩天,然後我媽就說行,然後挂了電話,她說遲遲沒給我轉,我就想到他肯定是跑出去給我換錢了,他並不只給我轉五十塊錢,然後過了十幾二十分鐘就很快。然後他就給我轉了一千塊錢。哎呀,其實我就我就想起了,最近也挺火的那句話,就真正的啃老並不是不上班,蹭吃蹭喝,而是你在大城市工作,你父母拿著他們自己的錢給你買車買房,還要幫你看孩子還貸款。當然我可能沒有那麼糟糕,但是本來就是我父母也不容易。
更令大家無語的是,現在工作越來越捲,而且年齡成了另一個殘酷門檻。
我剛在boss上投了個簡歷,被拒絕了,拒絕的原因是不好意思,年齡不符合,我就問他是我年紀太大了嗎?他說是的,我零一年不到二十四歲,我還二十三歲,我都年紀有點大了,我竟然是因為年紀大被拒絕的這個工作叫化妝品導購,上面寫著接受小白,我點進一看,人家招十七歲到二十二歲的。哎,我的確年紀大了,的確不符合,我有點不理解,為啥他化妝品導購要招十七到二十二歲的,我二十三歲都有點大了,怎麼現在找不到年齡都是問題了。
另一位求職者說,現在連基礎崗位都要學歷、年齡、外形樣樣達標。現在找工作到底有多難?一位求職者說,她已經找了半個多月,依然四處碰壁。
我的要求就是去掉五險一金,然後有個雙休能到手,有個五千塊錢就夠了。但是不找工作的時候,聽大家說工作真的很難找,我找了這麼久,我才發現真的工作真的好難找。
呃,不光看你的身高,嗯,有的要求是,一米六十二,一米六五,還要求你的身材勻稱,情商高,還要會畫,其用像年齡,有的是二十六歲,還有二十八歲。
就像銷售的話,可能會給你放寬一點到三十五歲還要呃本科,很多都是要求你的本科學歷,還有你的專業是什麼?像我在上海找工作的話,起步基本上都是本科能拿到六千或者五千這個樣子。像我這個大專就真的找工作太難了,可能是大環境的影響吧。
這並不是個例,有網友說,你只要在深圳轉一圈就能發現:沿街的鋪面張貼著「轉讓」告示,有的店面甚至挂了幾個月也沒人來問;原本人氣很旺的小吃街,如今整條街都空蕩蕩的;連華潤萬家附近這樣的位置,都守不住人氣了。
現在很多的小公司呢,陸陸續續也都倒了,大公司呢很多也在降薪,裁員,就去年說要來買房的,我那個客戶進去公司都八個月時間了,竟然說被裁員了,現在買房的事也要耽擱一下。
你說現在最飽和的是什麼?可能就是屬於外賣員和網約車。
這兩類了,大公司在在呢也是狼多肉少,大部分下崗以後呢,他們都會選擇去做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
網友表示,在像深圳這樣高消費的城市,普通工資已難以支撐一家老小的生活。如今幾乎所有成年人都必須工作,買房更是遙不可及。很多公司裁員嚴重,一人要干幾個人的活,壓力巨大卻不敢辭職,因為外面機會不多,生活成本又居高不下。
現在出一趟門就得幾百元,菜價比肉還貴,一家人的開銷勉強維持溫飽,更別提孩子補習、衣服、保險、物業等雜費了。如果你還有一份能正常發工資、交社保的工作,那已經是許多人羨慕的狀態了。
其實老闆們也不好過,大企業和小商戶都面臨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等巨大支出,很多人只是硬撐著不虧本就算贏了。現在不是誰不努力,而是大環境太難了,各行各業都在卷,錢越來越難賺。
有分析指出,現在的經濟問題不只是「局部困難」,而是系統性的寒潮,未來幾年可能會有近一半的國人面臨生存困境。中小企業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但就連大型國企也沒能獨善其身。
有網友透露,他的朋友說在央企工作的浙大畢業生,原以為找到了穩定的歸宿,卻在2025年被突然通知裁員,必須在30天內另尋出路。
他從畢業的時候,就在這家央企裡面工作。我們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鐵飯碗。
但是誰能想到啊,直接通知他三十天內啊,必須找新工作,他整個人都懵的,因為誰也沒有想到,央企的工作都這麼不穩定了嗎?其實誰也不是個例外啊,從二零二四年開始啊,國央企企的裁員消息就非常多。比如說像南方電網啊,縮編多個部門直接砍掉。好,還有啊某國有銀行直接取消了百分之六十的擴張計畫。去年呢才進去的應屆生今年就成了被優化的對象。
更令人震驚的是,許多國企正在將正式員工轉為勞務派遣,表面上還在同一個辦公室上班,連工牌都沒變,但實際上勞動關係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
歸根結底的原因啊,就是為了降本增效。按你說降本增效降本原來是正式員工的。本來管理層的那些人是一點事都沒有降本增效到是把員工逼得苦不堪言了。好好的,上個班就變成臨時工了。我一個客戶嘛是一個國企的中層管理,跟我說,這兩天已經有百分之七十的基層和中層被裁掉了,但你說這對嗎?為什麼一直損害的都是基層的利益呢?
不僅如此,「降本增效」也不只意味著裁員,更代表著對在職員工的壓榨和對整個社會結構的扭曲。一位外國博主的視頻引發熱議,他驚訝地發現中國社會正處在一種看似荒誕的狀態:一方面是大量年輕人失業,另一方面是企業員工加班加點、幾乎沒有休息。
這兩個事情會同時發生,他覺得挺荒謬的。因為這兩個根本就是矛盾的。這場裡面的人在加班,說明工作是做不完的,做不完就意味著招不夠人。但在社會上,明明有那麼多的求職者,他們卻不招這種矛盾,指向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傾向於用更少的人承擔更多的工作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干兩三個人的活。在這種模式下,企業看似是降本增效了,但實際上是將成本和風險轉嫁給了員工的身心健康,並剝奪了那些潛在的求職者的工作機會。
從這位外國博主的視角來看,過度加班不僅是對現有員工的壓榨,更是對社會公平的破壞。
它意味著一部分人的過度勞動是建立在另另一部分人無法獲得勞動機會的基礎之上,這嚴重破壞了勞資,雙方本應該有的平等關係。
可怕的是現在裁員潮席捲全社會,就連醫療系統也不再例外,最近,河南封丘縣一次性清退501名低學歷編外醫務人員,引發輿論震動。
這次的涉及面比較廣,涉及的有好幾百個人,而且光一個封丘縣人民醫院就涉及兩百多人,他們是直接被清理掉,他們是一次性補償基本工資約五點五倍的賠償,相當於就只有這個補償就沒有其他了的。
而且據我去搜到的這些信息,這次清理的人員都是中專學歷,然後初級職稱的編外人員,他不是說清理所有的編外人員,那什麼是醫院的編外人員呢?
就之前我的視頻也有講過,編外人員,包括哪些包括和醫院簽的合同工,包括第三方的勞務派遣,只要不是在編的不是備案制的,然後這些都是屬於編外人員。所以說這個三明醫改現在對於我們這些編外人員就是很難等等。
與此同時,中鐵某單位曝出大規模「待崗潮」,600人被變相裁員。
一開始三個月的工資直接給你砍一半,發放百分之五十四到六個月就按最低工資兩千發。
要是待崗,你超過半年了,更狠,每月就只給你八百塊錢,而且這八百還是稅前社保一扣的話,到手也沒幾個字兒了。
在崗的你也別樂,基本上工資也被猛砍,獎金最多也就一千,可同行季度獎最多能拿到三千。
想想看呀,就這八百塊錢在現在這個物價飛升的日子裡,你咋生活明擺著?
就是要把員工逼走,打工人辛辛苦苦的為公司賣命,最後卻這麼被對待,太讓人心寒了。
另外,服務業也在經歷劇烈寒冬。健身教練的客戶因降薪、失業而減少消費,原本規律生活的人也因焦慮失眠、出現軀體症狀。現實壓力正在迅速傳導至每一個普通家庭。
你還迷戀鐵飯碗嗎?國企都開始降薪裁員了,我的一個健身學員,他就在國企工作已經開始降薪了。去年我有一個健身學員也是面臨著調崗啊,從北京調到杭州了,從一個總部調到了一個剛開的分公司,待遇也是下降的。那麼現在這個環境健身教練啊,不好幹也都是正常的。你的客戶們都沒錢了,還怎麼去在你身上消費呀,對不對?
有網友把現在的裁員潮和九十年代的下崗潮作比較,但令人擔憂的是,二者已不可同日而語。
九十年代的下崗潮是由於當時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缺乏競爭力啊,產能過剩,加上全球化浪潮下,這個競爭力缺乏導致的。
那時候正在正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初期,下崗的人只要能夠吃苦耐勞,基本上可以通過自主創業或者是到民營企業,重新就業找到出路。
網友指出,他是經歷過上世紀下崗潮、靠創業走過來的人。如今這波裁員潮,與當年有本質不同——這一次是由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加速發展所引發的,對勞動密集型崗位的衝擊更大、淘汰更快,很多傳統職位正被技術取代。這也意味著,再就業的門檻比當年高得多。更現實的是,90年代我們雖說日子緊,但基本沒有負債。而現在,許多人揹負著房貸、車貸甚至消費貸,一旦失業,壓力比當年沈重得多。
據悉,目前全國債務壓力沈重,據稱已有超過8億人處於負債狀態,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在透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劇烈下滑則引發連鎖反應,影響上百個相關行業,不少企業或將在年底倒閉,農民工工資和材料款的支付將成為重大壓力。
家庭財富大多集中在房產上,房價下跌造成資產縮水,疊加收入下降與債務上升,很多家庭正在陷入財務危機。
好的,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裡。請記得點讚、訂閱、留言,並分享給您的朋友,感謝您的支持。我是美玲,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乾淨世界《看中國TV》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們一起守護香港、守護台台灣、守護14億中國人,獲得真實資訊的權利!
榮譽會員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國》作為一家不受中共審查的海外獨立中文媒體,已經在全球各地義工的支持下走過了風風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於《看中國》堅持一線獨立報道反送中運動,我們在Facebook上可賺取廣告費用的新聞帳戶被強行關閉甚至註銷;由於我們堅持報道台台灣民主選舉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們在Youtube上的頻道被黃標,收入甚微。但為報導真實資訊,《看中國》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