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5年5月10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離開飯店,前往日內瓦與中共官員就關稅問題舉行會談。美國和中國高級官員本週末在瑞士舉行會談,旨在緩和由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全面徵收關稅引發、並因北京採取強烈報復措施而加劇的貿易戰。(圖片來源:FABRICE COFFRIN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美中關稅戰之際,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的中方代表團本周末在瑞士進行會談。昨日社交媒體瘋傳第一輪談崩,中方迅速離場的傳言,但美國總統川普發文表示談判進行順利,外媒和中共官媒也證實談判今(11)日繼續。
中共官媒證實:中美經貿高層會11日繼續進行
中美經貿談判昨(10)日在瑞士開啟,當天社交媒體傳出,中共國代表突然起身離席,據班農在其自媒體爆料:幾分鐘後他們又回來了,說只是「短暫休息」。但背後火藥味,遠比看起來濃得多。
【突发】美中瑞士贸易谈判第一天开始十五分钟后,记者看到何立峰带着中方代表团离开了谈判现场 pic.twitter.com/4AaDYlJIc8
— 悉尼奶爸 SydneyDaddy 雪梨奶爸 🇦🇺 (@SydneyDaddy1) May 10, 2025
中美谈判桌前,中共国代表突然起身离席
— 墓碑科技 (@mubei7777777) May 10, 2025
谈崩了?
班农爆几个料:
几分钟后他们又回来了,说只是“短暂休息”。
但背后火药味,远比看起来浓得多。
谈判现场在瑞士,财政部长贝森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亲自出马,场面紧张到几乎要爆。
与此同时,另一场更大的火正在被悄悄扑灭。… pic.twitter.com/ZS983o3y2A
路透社11日引述一位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和中共高官11日在瑞士日內瓦已再度會晤,以繼續周末舉行的會談。另據法新社11日報導,瑞士通訊社ATS-Keystone稍早也引述接近會談的消息人士指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葛里爾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的第2天閉門會議,在當地時間上午10時許開始續談。
路透社10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和北京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貿易談判談到當天夜裡才結束,11日(今天)將續談。
報導稱,在瑞士駐聯合國大使官邸舉行的會談結束後,雙方均未就討論內容發表任何聲明,也未透露出在降低關稅方面取得任何具體進展的信號。
當地時間5月10日傍晚,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社交媒體「真相社會」(Truth Social)發文寫道:美國和中國在瑞士進行了一場「非常好的會晤」,「討論了許多議題,達成許多共識」,以友好、具建設性的方式,協商達成了全面性的關係重啟。
中共官媒央視旗下CGTN 11日中午發出短訊息稱「中美經貿高層會談11日在日內瓦將繼續進行」。這顯示美中雙方高層會談首日並未談崩,仍在繼續進行中。
分析:互探底線 短期難有實質協議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目前仍在進行中,英媒引述分析認為,雙方短期內難以達成實質協議,這一輪磋商更可能是一輪「互探底線」的交流,若進展順利,才有望為下一階段制定議程。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前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奧爾森(Stephen Olson)表示:「雙方都不希望被看作退讓的一方……現在展開談判,是因為雙方都判斷此時推進對話,不會被解讀為向對方屈服。」
據中國大陸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中國製造業產出寫下2023年12月以來新低。財新服務業採購指數亦跌至七個月最低點。此外,受關稅影響,大陸部分出口商面臨庫存積壓,雖態度強硬,卻已在主動尋找美國以外市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郝福滿(Bert Hofman)指出:「我認為中國意識到,達成協議總比沒有協議要好……他們採取了更為務實的立場,認為現在是時候開始談判了。」
郝福滿稱,五一假期結束後,北京方面認為時機成熟。
對於會談成果,郝福滿判斷,這一輪磋商更可能是一輪「互探底線」的交流,若進展順利,才有望為下一階段制定議程。
奧爾森預計,這次的談判若有成果,可能是「升級版的第一階段協議」(a phase one deal on steroids)——在既有框架基礎上,擴大納入更具爭議性的領域,包括美方要求中國打擊非法芬太尼出口,以及北京與莫斯科之間的戰略關係。
奧爾森說,「困擾美中貿易關係的結構性摩擦短期內不可能化解……日內瓦最終可能只會發佈一份措辭平淡的聲明,說『進行了坦率對話』,並表示『願意繼續溝通』。」
投資界對這場談判備受期待,路透報導,瑞銀美洲新興市場首席投資官切爾旺科(Alejo Czerwonko)形容此次會談是所有談判之母。
川普稱美中貿易協議「非必要 」白宮經濟顧問力挺對中強硬政策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Stephen Miran)7日接受美媒專訪時強調,美國有能力承受對中國接近禁運等級的關稅,更主張「未必非得和中國達成協議」。
米倫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身為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無疑身處變動的貿易政策核心。
對於是否認為美國能承受當前對中高關稅,米倫表示,自己雖非談判團隊成員,但從經濟學角度看,川普推動的政策調整「前所未有且極具影響力」,雖然引發經濟和金融市場波動,「但波動本身未必意味長期會發生什麼嚴重問題」。
針對川普近日聲稱「美中甚至不需要達成協議」,米蘭解釋:「總統其實講了兩件事:第一,他認為最終會有協議;第二,他也說未必非得要有協議。這兩件事可以同時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