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在碼頭的貨輪。(圖片來源: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高芸編譯/綜合報導)在美中雙方宣布一項大幅但為期90天的臨時關稅下調協議後,兩國政府分別宣稱這是一場外交勝利。白宮稱該協議體現了川普(特朗普)總統出色的談判能力,為美國人民爭取了切實利益,而中共官媒則強調,中方此前的報復性措施取得成果,成功迫使美方做出讓步。
然而,多位經濟與地緣政治專家在接受《新聞週刊》(Newsweek)採訪時表達了更為審慎的觀點。他們指出,這項協議雖然短期內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減輕經濟壓力,但遠未觸及雙方在結構性問題上的深層分歧,因此無法斷定誰是這場貿易戰的真正贏家。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同意各自下調115%的加征關稅,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稅率將降至30%,中國對美國產品的稅率降至10%。此外,北京還承諾暫停或取消包括關鍵礦產出口管制在內的多項非關稅反制措施。
《華爾街日報》指出,此次減稅幅度令不少市場觀察人士感到意外,同時也引發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討論。荷蘭國際集團(ING)高級經濟學家費希納(Inga Fechner)警告,90天的休戰期恐難維持,若企業趁低稅率期間搶購庫存,可能導致美對中貿易逆差擴大。他認為,是否能從中方獲得可被視為勝利的承諾,將決定美方能否真正「贏得」談判。
專家怎麼說?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貿易法專家馬克.吳(Mark Wu)表示,這項臨時協議僅為企業爭取到一小段補貨和調整庫存的時間窗口,但時間緊迫。他認為,中國並未做出實質性讓步,美方反而承受了更大談判壓力,未來需要證明川普政府的策略是否能夠帶來真正成果。
麥克馬斯特大學經濟學者保.普約拉斯(Pau Pujolàs)認為,只要美國總統仍能隨意啟動貿易戰,協議的穩定性就難以保障。他警告,公眾未必會因為短期降稅就恢覆信心。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事務項目主任邦妮.葛拉瑟(Bonnie Glaser)則強調,協議的最大意義在於雙方建立起了持續談判機制。她說,雖然關稅削減本身合理,但中方仍需拿出遏制芬太尼走私的實際行動。
她也表示,這項協議有助於暫時緩解美國西海岸港口的進口積壓問題,若中國減少對關鍵礦產和稀土的出口管控,將是「美國的一項重大勝利」。
至於誰是日內瓦貿易休戰的勝利者,葛拉瑟認為這個問題並不重要,更關鍵的是「是否能談出一份全面且可執行的協議」。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資深經濟學家普什平.辛格(Pushpin Singh)認為,雙方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反映出對長期衝突代價的共同認知。他分析,美國面對的是通脹和供應鏈危機,對中國來說,在國內經濟困難之際保障出口競爭力則至關重要,這促使雙方在過去幾週軟化了各自立場。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所長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日內瓦談判成果超出市場預期,臨時降稅為雙邊貿易復甦創造了空間,但90天期限難以充分處理雙方提出的複雜議題。她認為,這類談判通常需要耗時一年以上。
太平洋研究所(PRI)資深研究員韋恩.溫加登(Wayne Winegarden)則指出,雖然協議內容優於原先預測,但其本質仍是一項「暫停」,無法徹底解決貿易戰。他指出,30%的殘餘關稅依舊影響美國消費者,並指出是川普政府在僵局中率先作出讓步。
競爭企業研究所(CEI)經濟學家瑞安.楊(Ryan Young)分析稱,此次協議中的降稅幅度超出預期,但由於僅為90天的臨時措施,不足以形成結構性突破。
他表示,雙方領導人都避免了進一步惡化局勢的政治與經濟風險,但長遠來看,美國經濟可能仍將受到不利影響。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前外交官邁克爾.賴利(Michael Reilly)表示,考慮到近幾週急劇升級的貿易戰言辭,能達成協議本身就是積極信號。他認為,全球供應鏈中斷的現實,也促使跨國公司加速向中國以外遷移產能。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對CNBC表示,協議將在週三(5月14日)正式生效,雙方預計將在未來數週再次會晤,以推動更全面的貿易安排。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