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中國 不是在崛起 是在清倉(視頻)

—— 一個供應鏈現場管理者的親眼見證

作者:泰爸噗嚨共 發表:2025-07-05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5年7月5日訊】這段時間,我反覆看了一部財經影片,主題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批評中國正在「輸出通縮」,把中國的經濟問題轉嫁到全世界。

我點頭如搗蒜,因為—這正是我在現場看到的真相。

中共不是在宣戰,它是在清倉

中國這一波出口攻勢,看起來像是一場經濟戰,但我更願意稱它為:最後的存貨大拍賣。

你如果像我一樣,長期觀察亞洲製造業的前線,就會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麼擴張策略,而是一次國家級的出清行為。

中國不是要稱霸世界,它只是想撐住自己那口氣。

我親眼看到:

*電動車補貼一路砸下去,價格殺到見骨;

*太陽能板傾銷全世界,害得不少本地產業一夜崩盤;

*鋼鐵、水泥、五金、家電,什麼都往外倒,能賠就賠;

*中國工廠大舉移入東南亞,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的身份洗產地,假裝「非中國貨」繞過美國封鎖。

這不是自由市場的正常邏輯,這是我在製造業十幾年來,第一次看到整個國家像一家爆倉企業在拚命出清庫存。

這不是正常的競爭,是一場敗局中的掙扎

影片裡提到的數據我都查過:中國五月出口成長僅4.8%,但對美國的出口持續大減,新增貸款數字連兩月低於去年,M2雖然爆增,但資金幾乎都流向政府,民間根本拿不到錢。

表面上貨幣充足,實際上經濟已經窒息。

最重要的是:這不是靠市場力氣拼出來的,而是靠補貼、靠掩蓋、靠灌水硬撐。

但補貼是會用完的,產能是會爆的,信任是會崩的。

現在的中國,我只看到一個關鍵字:寒意。

「中國市場很大」這句話,是一種幻覺,也是一帖毒藥

我真的聽過太多次這句話,從官員到企業主,到媒體評論都在說:

「中國有14億人口,只要能打進去……」

問題是,那根本不是一個你能「打進去」的市場。

你進去了,會發現那是個巨大的泥沼。

你投入研發,他抄你技術;

你投資品牌,他拆你產品;

然後他用五分之一的價格反賣給你市場;

你的法規保障?合約條款?通通是擺好看的。

最後的結果,是你被吃干抹淨。

這不是交易,這是消化你、消滅你、替代你的過程。

通縮、內卷、去信任化:中國經濟的末路

我看見的中國經濟,是這樣的循環:

產能過剩→價格崩盤→企業倒閉→裁員失業→內需崩→政府補貼→更大產能→更慘價格

這不是成長,是反向熵增,是系統性的自我消耗。

而這些代價,正在轉嫁到整個亞洲:

在泰國,我認識的幾間本地企業,都被中國低價貨逼得喘不過氣,利潤消失、研發凍結、甚至被迫轉型成「中國代工廠的代工廠」。

這就是中國式經濟殖民的現代形態:

它不需要武力,只要價格與產能,讓你淪為它產業煉上的邊緣零件。

但我也看見了:這場清倉戰,快撐不住了

最近幾個月,我看到一些微妙的變化:

*越來越多中國工廠倒閉

*補貼發不出來

*海外設廠計畫延遲、甚至取消

*中國企業開始變得「靜悄悄」

我看過這樣的畫面,在企業垮臺前的幾個月,最安靜、也最危險。

很多人還在瘋狂搶單,但我想說:

現在比的,不是誰搶到最多中國訂單,而是誰能在這場崩潰風暴裡站得住腳,不被捲走。

這支影片點出了關鍵——但現場看到的更多

美國擔心的不只是中國產品湧入,而是中國正把開發中國家的製造業「打爛、買斷、控制」,變成它新的殖民地。

美國要做的,是封鎖、轉移、重建產業鏈。

中國要做的,是清庫存、搶定價、撐下去。

你問我現在的情勢是什麼?

我說:一場賭局的終局之戰。

而我們這些還站在亞洲市場第一線的人,只能選擇:是繼續被中國拖著走,還是及早認清─這場清倉,撐不了太久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CND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