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14日舉行座談,眾議員威爾森(右)及唐寧出席。(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7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今天舉行座談會,美國聯邦眾議員唐寧在會上回應美國如何確保台灣安全時,說他認為中共不會在川普任內攻台,而是著眼50年內統一之目標,相應政策應該由此擬定。
根據中央社報導,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於美東時間14日下午舉行座談,聚焦眾議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在美中競爭中的下一步行動,委員會成員威爾森(Joe Wilson)與唐寧(Troy Downing)都出席。
談及未來台海局勢及美國應該如何確保台灣安全時,唐寧表示,習近平在川普執政期間並不會採取行動,他對此非常有信心。但他擔心中共跟其他多數國家的區別在於,中共在跑「馬拉松」,其他國家則是「短跑衝刺」。
唐寧進一步表示,北京著眼的是50年內的「統一」目標,而其他大多數人只會用4年一個周期來思考。「因此我們也必須用非常不同的方式去看待這個問題。」
唐寧認為,川普任內並不會看到真正的威脅,但北京會不斷試探,蒐集情報及尋找弱點,同時也會觀察美國對伊朗與烏克蘭的反應。
長期友台的威爾森強調,川普延續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信念「以實力求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美國也鼓勵日本將國防實力翻倍、靈活調整跟韓國的合作,菲律賓現在也清楚認識到威脅。
威爾森回憶今年3月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見證F-16戰機交付台灣狀況,並指台灣其實已經採購用於防禦的標槍飛彈等軍事裝備,也已付錢但卻未見交付。現在這些裝備終於到位。「這就是實力,是最好的方式」。
台灣空軍向美國軍購66架全新F-16V(blk70)戰機。今年3月28日,原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舉行首架機出廠典禮,威爾森及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駐美代表俞大㵢均在場觀禮見證。
威爾森表示,美中關係對他而言「也很私人」。他的父親於二戰期間曾駐紮中國,為第14航空隊服役,也曾支援飛虎隊,因此他自小就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感情,認為美中應該要合作,經濟整合,以互利共榮。
不過,威爾森指出,這並非中共的願景。因為中共的目標是「世界霸權」,以及讓全世界依賴他們,令人失望。他進一步表示,中共的軍事擴張是史上最大規模,因此必須被應對。至於應對方式並非靠美國單打獨鬥,應要跟盟友合作。
威爾森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談及共和黨內部是否有具體的對台政策時表示,國會對台灣的支持不分黨派,跨越眾議院與參議院。「堅定支持台灣,支持台灣獨立,支持台灣成功。」
針對台灣應如何維繫美方這股支持,威爾森呼籲,台灣效法烏克蘭與以色列「以小搏大」、堅持抵抗求生存之方式。他也再次回歸「以實力求和平」之主軸,指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澳洲與越南越是強大,就越能達到維持和平的效果。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11日舉行座談會,美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右)認為,美國應該跟台灣舉行雙邊演習。(圖片來源:中央社)
目前台灣國軍正於7月9日至18日,展開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演習,時間較以往更長,且加入了中共對台展開灰色地帶襲擾應處演練。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則於美東時間11日舉行「漢光演習與台灣軍隊的備戰之路」座談會,邀請美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以及前美國海軍軍官、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克拉克(Bryan Clark)等專家與會。
談及漢光演習,蒙哥馬利表示,是台灣針對「最危險情境」進行的演習,也就是中共跨越台灣海峽侵略台灣。儘管美國派出觀察員參與,但這不是台美雙邊演習,沒辦法發展合作技能,這也是漢光演習的一大缺點,其中原因是「美國態度軟弱」。
蒙哥馬利表示,美國不應該顧忌中共的反應,中共沒有資格決定美國的夥伴是誰、沒有資格決定美國要跟誰一起行動。他強調,世界上真正的大國只有一個,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因此美國對待中國時,應該拿出大國的樣子。
蒙哥馬利指出,就目前情況來看,倘若台美要一起上戰場,仍無法做到協調、整合,甚至是「統一行動」,而要做到「2加2等於4,甚至等於5」,就需要協調或整合。而這需要雙方有相似裝備、相近的作戰流程,一同演習與訓練,「但我們目前沒有做到這些」。
蒙哥馬利表示,漢光演習忽略了「最可能發生的情境」,即中共對台發動「以網路驅使的經濟戰」,針對台灣在金融、能源與通訊上的弱點進行攻擊。他認為,台灣應該對此狀況進行演練。
蒙哥馬利認為,保持「最危險情境」當作終極階段的演練,這並無問題,但必須從最可能的情境做起,且須納入美國。
採取視訊方式出席研討會的克拉克也抱持類似觀點。他表示,美國必須為了自身利益做好防衛台灣之準備。至於要讓美國有可能介入,就必須要設法降低傷亡風險,這則需要「更具協調性」的行動計畫,包括運用火力與無人系統。
克拉克指出,這一切的前提是,現在就必須開始進行這些聯合演習,建立台美雙方指揮、控制及通訊的相互操作性。如果不這麼做,等於是為升高衝突之後的投降在做鋪路。
蒙哥馬利還強調後備軍人的重要性,並指台灣應該要有20萬至30萬的後備軍人,且陸軍需要瘦身,從現在約18個現役戰鬥旅,縮減至12到14個,且要將被裁撤下來的旅,整合為後備部隊,讓其成為後備軍人的訓練員。
蒙哥馬利表示,如此一來,台灣可擁有30個後備戰鬥旅,這才是抵擋中共攻擊的方式。需要擁有一支有效的後備部隊,而後備軍人每年應該接受2星期的訓練。
另外,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前顧問卡德威(Dan Caldwell)及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於美東時間9日發布一份題為「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以符合美國利益」報告。
這份近30頁的報告指出,美國據報目前在台灣部署了約500名作為教官的部隊。這不僅是具有挑釁性,也違背美方過去不在台灣駐紮美軍的承諾。
兩人指出,美方提供的軍事訓練計畫,在提升夥伴國的軍事能力方面的成效記錄非常糟糕。若真的需要這些訓練,應可在美國本土進行。因此,建議將這些駐台人員撤出。
這份報告發布後,引發討論。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的前立法幕僚、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則直言,報告有很多地方可供批評,至於關於台灣的分析則是錯的。
索博利克強調,「華府從未完全承諾無條件從台灣撤軍」。1972年的美中聯合公報已明確規定,美軍從台灣撤軍取決於兩岸的緊張局勢。「台灣關係法講得更清楚。該法將台灣的未來形容為美國的『重大關切』(第2條),並且要求美國「向台灣提供必要的防禦性武器與國防服務,以確保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第3條)。
索博利克指出,這類國防服務提供「完全」是基於台灣的需求,而不是中共的意願」。他直言,要批評美國政策,當然歡迎,但至少得把歷史事實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