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5年7月18日,烏克蘭防空部隊在基輔的無人機襲擊中部署以對抗俄羅斯無人機。
【看中國2025年7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根據路透社最新報導,7月19至20日,俄羅斯防空系統及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Sergei Sobyanin)宣布,俄羅斯一夜之間在多個戰線成功攔截並擊落大量烏克蘭無人機,成為近期雙方空中攻防的高峰事件。以下為詳細新聞整理與深入分析。
俄方聲稱大規模擊落無人機夜間總擊落數達142架
當地時間7月20日清晨,俄羅斯國防部與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在其Telegram頻道上表示,俄方共擊落142架烏克蘭無人機,其中27架在莫斯科州上空被攔截;其他機型則分布在歐洲俄羅斯多個地區及黑海上空。
當地時間7月20日上午約10時,索比亞寧指出,又有4架無人機朝莫斯科市區飛來,被俄方防空火力成功攔截。
根據俄羅斯民航監管機構Rosaviatsia,莫斯科地區四大機場(Sheremetyevo、Vnukovo、Domodedovo、Zhukovskiy)因空防行動受到影響,共導致134班航班被轉飛或延誤。截至上午10時,仍有Vnukovo與卡盧加州Grabtsevo機場關閉。
持續升溫的夜間空襲
-
7月17日前次攻勢
僅三天前(17日),俄方已通報攔截122架無人機。同一時間段,索比亞寧指出防空系統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別爾哥羅德、庫爾斯克、布良斯克等地攔截,造成至少1人受傷並引發局部建築損毀。 -
7月18日攻擊規模縮減但仍猛
根據國防部通報,當晚攔截73架無人機,其中3架航向莫斯科;三座機場曾短暫停飛。 -
7月19日午後延續攻勢
索比亞寧於7月19日表示,從當天下午15時至19時,大約27架無人機被擊落,其中在莫斯科州擊落4架,布良斯克州15架、卡盧加州6架、圖拉州2架。亦有三架機試圖進入莫斯科防空系統遭截獲。
無人機已成烏克蘭「空中打擊主力」
自2022年起,無人機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雙方重要軍事工具。這些無人機類型多樣,含DIYFPV自殺型、巡航型及監視型,烏克蘭藉此進行情報偵察、設施破壞及心理突襲。7月17日更有夜間空襲標的擴及聖彼得堡。
俄方運用Pantsir系統、S-300火箭、防空砲及電子干擾結合遠程導彈系統,展現高密度攔截能力。每次夜襲後,民航機場必須重新調整航線與班期,顯示俄防空體系極度忙碌且效率不斷驗證。
高頻率攔截耗費大量防空彈藥與操作人力,同時防空系統需維持全天候待命,後勤補給壓力龐大。若攻擊持續,俄方可能面臨彈藥庫存短缺與維護困難問題,未來對其空防整體能力構成挑戰。
即便無人機被攔截,卻仍可能引發空襲警報、物資破片落地甚至火災,引發恐慌與不安。空襲頻率提高,會使俄國日常生活與交通大受影響,薰染民間支持度與政府信任,間接成為另一戰場。
烏克蘭已展示對俄重要經濟、軍事設施的打擊能力,且不僅限於邊境與近線。2025年6月「蜘蛛網行動」(Operation Spiderweb)曾以約117架無人機襲擊俄遠境空軍基地,破壞至少數十架戰鬥及轟炸機。若此趨勢延續,俄國內部將面臨航空平衡點動盪。
民航與後勤產業
-
航班大亂
四大機場在連續空襲事件中多次被迫延誤或關閉,給乘客與航空公司造成巨大不便。一旦Vnukovo、Grabtsevo等機場反覆或長期停運,將直接衝擊旅遊、商貿與供應鏈體系。 -
產業鏈影響
機場是物流核心,多次停擺將影響貨運效率與成本,也可能導致企業轉向國際其他樞紐,長期削弱俄國民航及航運競爭力。 -
危機應變與公共信任
政府因應空襲頻率提升,需改進危機警示系統、完善乘客安置機制、加強空防預備,否則恐激起民眾對政府應變能力的質疑。
戰爭整體走向與未來展望
-
攻防競賽加劇
若烏方持續提升無人機射程和精準度,俄羅斯將面臨防空體系外移與倍增壓力,進而可能加重地面與海上戰力部署。 -
介入國際援助影響
各國持續輸送無人機與反無人機技術予烏克蘭,可能使烏軍攻擊效率與規模更勝當前,反之也促使俄研發更新一代防空系統。 -
和平談判不明朗
雙方攻防手段仍持續升高,至今無實質降溫跡象。俄總統普丁此前已示意「願談判但不讓步」,而烏克蘭也宣示「進攻腹地正當」,未來談判可能更加艱難。 -
地面戰略布局受側翼干擾
無人機進入俄腹地並非只是象徵性威脅,也意味著烏可分散俄軍注意力,使其不得不重新配置資源與兵力,可能對烏地面戰產生間接戰術利益。
空域攻防對抗與電子戰較量成為主戰場之一
截至2025年7月20日,俄烏戰爭進入一項新穎的戰略環節:空域攻防對抗與電子戰較量成為主戰場之一。無人機不再是前線兵戎,而是影響後方政治、經濟與民心的重要元素。俄羅斯雖能快速攔截大批無人機,但伴隨而來的是龐大的消耗與民航混亂;烏克蘭則借由此攻勢證明腹地可擊、反攻或許更進一步,而非僅侷限前線。
未來,如攻擊頻率、規模及精準度再提升,俄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空防壓力,民生動盪與戰略重組勢在必行。烏繼續對俄國內部進行高強度試探,也將加深西方國家在戰略與物資上的援助決策。這場衝突正從「地面推進vs鞏固防禦」轉向更複雜的空域與電子領域全面較量,而其結果,不僅將改變戰爭進程,也可能左右雙方未來的外交與談判天平。
追蹤最新發展,俄烏對峙在高空雷達線下已悄然進入全新階段:不再只是炸彈與坦克,而是界於雲層之上、由數據控制的無人戰機與對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