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日,中國民營企業家權益保障聯盟在加拿大卑詩省列治文市舉辦週年新聞會。從左至右:創盟理事長施曉敏、創盟理事長賴昌豐、聯盟秘書長瀋甡、聯盟理事長孫金亮、聯盟理事楊茂華(看中國攝)
【看中國2025年7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綜合報導)在中共黨魁習近平的統治下,中國民營企業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中國經濟活力的核心,民營企業家卻遭到系統性的政策壓制、資產掠奪和司法迫害,這不僅加劇了中國經濟的下滑,也激起了廣泛的社會不滿。「大中國審判」籌備組在X平臺深入探討了習近平時代對民營企業家的迫害,結合第一手證詞、經濟數據和歷史背景。討論由前中國民營企業家、美國光傳媒創始人王安娜主講,以親身經歷揭示了中共對民營企業的深層敵意,以及這種壓迫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深遠影響。
經濟背景:中國的挑戰與民營企業的困境
中國經濟正面臨多重壓力。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涵蓋汽車和能源)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影響就業市場和消費能力。聯邦政府限制國際學生和非永久居民移民,預計2025-2026年人口增長降至50萬/年,較2024年的130萬大幅下降,這削弱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基礎。同時,中國的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比高企,生活成本持續上升,侵蝕了民眾的儲蓄能力。這些因素共同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劇,而民營企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動能,卻在習近平的政策下遭到嚴重打壓。
根據討論中的觀點,中共從未將民營企業視為平等的經濟主體,而是定位為國有企業的「補充」。這種結構性歧視在習近平時代尤為明顯,他通過強化國企壟斷、收緊政策和司法迫害,將民營企業推向生存邊緣。討論參與者指出,民營企業不僅面臨高稅費、頻繁罰款和敲詐勒索,還被系統性地污名化,社會形象被扭曲為「奸商」,這進一步加劇了其生存困境。
民營企業家的困境
歷史背景:從公私合營到現代搶劫
王安娜在討論中回顧了中共對民營企業的長期壓迫歷史。1949年,中共通過「公私合營」政策,以抗美援朝等名義對上海工商業者進行系統性盤剝,許多企業家因不堪重負而跳樓自殺。當時的領導人陳毅甚至將這些自殺者戲稱為「空軍」,顯示出對民營企業家的冷酷態度。這種迫害模式在文化大革命中進一步加劇,企業家及其後代遭到全面摧殞。
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對民營企業給予一定寬鬆政策,但這僅是權宜之計。到了習近平時代,政策全面收緊。王安娜指出,習近平的「右燈左轉」策略——表面上承諾支持民營企業,實際上通過壟斷性國企和司法手段打壓民營企業——使得民營企業家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她強調,中共從思想意識到法律地位,從未將民營企業視為平等主體,而是作為「補缺」角色,當企業做大到一定程度時,必然面臨「收割」。
案例分析:從孫大午到馬雲
討論還以多位民營企業家遭遇為例,凸顯中共對民營企業的系統性迫害:
-孫大午:河北大午農牧集團創始人孫大午因其農業帝國的成功和公益事業聞名。王安娜在2017年曾警告他可能面臨危險,但他對中共「講理」抱有幻想,認為自己未犯法、做了公益不會出問題。然而,他最終因「非法集資」等罪名被捕,企業資產被沒收。王安娜指出,孫大午的案例顯示,民營企業一旦做大到威脅中共統治的程度,就會成為「收割」對象。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標桿,但其螞蟻金服在上市前夕被突然叫停,顯示了中共對民營企業影響力的極度忌憚。討論中提到,馬雲目前可能已被「邊控」,護照被沒收,行動自由受限。這反映了中共對高調企業家的普遍打壓,無論其是否公開表達忠誠。
-張總的悲劇:王安娜分享了民營企業家張總的故事。他在青海經營桑拿生意,通過向地方公檢法行賄維持生意,卻因在陝西寶雞的擴張中得罪當地警方,被以「黑社會」罪名逮捕,資產被沒收,最終在監獄中遭受虐待致死,家破人亡。這個案例揭示了民營企業家在中共體制下的朝不保夕,即使小心翼翼地「供奉」官員,也難逃悲慘命運。
薄熙來的「掃黑」與資產掠奪
討論還提及了薄熙來在重慶執政期間的「掃黑打黑」運動,實際上是對民營企業家的系統性搶劫。通過其親信王立軍,薄熙來以「黑社會」罪名沒收了數百億民營企業資產。這些企業家被抓後,財產「不翼而飛」,即使後來薄熙來下臺,許多受害者也未能得到平反或賠償。王安娜指出,這種模式在習近平時代被全國化,通過將民事糾紛升級為刑事案件、再套上「黑社會」罪名,實現對民營企業資產的掠奪。
民營企業的定位與國企的壟斷
國企的角色:統治的錢袋子
討論中,王安娜和參與者王守峰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定位展開激烈爭論。王安娜認為,國企是中共統治的經濟基礎,壟斷了從石油、航空到糧食、菸草等關鍵行業,總數高達20多萬家。這些企業不僅壟斷資源和市場,還通過隨意漲價推高生活和生產成本,使中國人「勤勞不致富」。她強調,國企的利潤最終上交中央政府,成為維持中共統治的「錢袋子」,而民營企業被定位為「補缺」,一旦做大便被視為威脅。
王守峰則提出,國企是中共官員「分贓」的工具,幾乎所有國企都處於虧損狀態,依靠壟斷暴利行業生存。他認為,民營企業則被用來「收割底層韭菜」,特別是在房地產行業,開發商通過高價拍地和暴力征地,間接為政府創造巨額財富。兩者的觀點雖有差異,但一致認為國企的壟斷地位和民營企業的邊緣化是中共經濟政策的核心問題。
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
房地產行業是討論中的焦點之一。王守峰指出,房地產開發商如許家印(恆大集團)欠下2.6萬億債務,其中大量是拖欠建築商和農民工的款項,這些債務最終轉嫁到底層。他認為,政府通過低價征地、高價拍賣土地,與開發商和黑社會勾結,掠奪農民財富。王安娜反駁,征地完全由政府主導,開發商僅參與拍地和開發環節,真正的受益者是政府。她以香港的土地財政模式為例,說明中國政府通過壟斷土地創造財富,導致高房價和血腥征地,透支了民眾的消費能力。
例如,政府以每畝3萬元的價格征地,再以300萬元的價格拍賣,拍賣所得成為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這種「土地財政」模式導致了高房價、暴力征地和社會不公,但王安娜強調,不能將所有責任推給民營開發商,政府才是幕後操盤手。
民營企業家的生存之道與抗爭
王安娜在討論中分享了民營企業家的生存困境。她提到,民營企業面臨高稅費、頻繁罰款和敲詐勒索,成為地方政府的「砧板上的肉」。即使企業家小心經營,也難逃被「收割」的命運。她以自己家族的房地產生意為例,指出政府和銀行在房地產開發中抽走近70%的成本,企業的利潤空間極其有限。更嚴重的是,中共通過媒體系統性污名化民營企業家,挑撥企業與員工的關係,使其社會形象惡化。
討論中的另一位參與者李青分享了她作為核材料中毒女工的經歷,指控杭州雅馬哈樂器有限公司的環境危害和政府保護。她表示,抗議該企業的受害者遭到拘留、毆打甚至軟禁,顯示出中共對某些企業的偏袒和對底層民眾的打壓。王安娜對此回應,中國在人權和環保方面的欠賬普遍存在,但她對雅馬哈案例的具體情況表示不瞭解,強調需要專業人士進一步解答。
抗爭與希望:推翻暴政的呼聲
討論參與者一致認為,民營企業家的困境根源於中共的體制性壓迫。王守峰強調,只有推翻中共暴政,民營企業才能迎來春天。他指出,隨著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和維穩經費吃緊,中共的統治基礎正在動搖,民間的不滿可能引發大規模抗爭。王安娜則呼籲民營企業家承擔更多責任,支持民主運動,通過出錢出力推動中國的改變。
她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提到在國內經營賓館和文化公司時,因參與地下活動暴露而連夜逃亡美國。她認為,民營企業家應認識到中共的本質,團結起來支持民主進程,否則難以改變朝不保夕的現狀。討論中還提到,海外華人應形成反對中共的趨勢,通過媒體、論壇等形式凝聚力量,為中國的民主化創造機會。
大中國審判的使命
「大中國審判」平臺旨在揭露中共及習近平對各階層的迫害,涵蓋人權律師、民營企業家、強拆受害者、宗教信仰者等群體。該平臺列出了對習近平的20項指控,包括對民營企業家的財產掠奪、對法輪功等群體的活摘器官、對政治反對派的打壓等。本期討論聚焦民營企業家的迫害,通過王安娜等人的分享,揭示了中共體制對經濟和社會的深層破壞。
習近平對民營企業家的迫害不僅是對個體的打壓,更是對中國經濟活力的摧殞。從孫大午到馬雲,從張總到無數默默無聞的小企業主,民營企業家在中共體制下面臨政策歧視、資產掠奪和司法迫害。他們被定位為國企的「補缺」,一旦做大便被「收割」,這種模式導致了經濟下行、社會不公和民怨沸騰。
討論參與者都認為,解決民營企業家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推翻中共暴政,建立公平的制度。王安娜呼籲民營企業家和海外華人團結起來,通過支持民主運動改變中國的未來。正如她所說:「只有結束中共的統治,民營企業才能有尊嚴地生存和發展。」大中國審判平臺將繼續揭露中共的罪行,為受害者發聲,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