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綜合報導)8月的中國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一場席捲政經全局的風暴正在醞釀。經濟通縮的陰霾籠罩,房地產崩盤引發連鎖悲劇,國際貿易新秩序將中國推向邊緣,而北戴河會議與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更成為權力博弈的焦點。軍方清洗、內鬥加劇、社會動盪頻發——這一切預示著一場「驚雷」即將震盪中南海。來看看時評人文昭、蔡慎坤與老燈如何分析中共在8月的可能走向,以及四中全會的潛在影響。
經濟困境:通縮加劇與內需疲弱
文昭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通縮危機。官方數據顯示,1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8%,其中5月與6月分別下跌9.1%與4.3%,反映中美關稅戰升級對製造業的沈重打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連續下跌,6月環比下降0.4%,預示通縮壓力將傳導至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進一步削弱消費力。文昭強調,通縮若在市場自發調節下或可帶來資源重組的積極效果,但中國的制度環境導致低效國企被保護,健康民企卻因「內卷」倒閉,外資撤離更削弱創新力與高薪崗位。
蔡慎坤對政治局會議的經濟議題持悲觀態度,認為其內容空洞,充斥政治口號,缺乏實質性救市措施。他提到,儘管官方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支持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但民營企業家信心低迷,甚至頻傳「跳樓潮」,顯示市場活力難以恢復。蔡慎坤警告,若試圖以計畫經濟方式應對危機,只會重回1980年代的配給制,無助於解決根本問題。
老燈則從民生角度分析,房地產市場崩盤成為經濟危機的縮影。北京永定河畔樓盤價格從180萬跌至70-80萬,跌幅超七成;武漢多個小區空置率高企,房價腰斬僅是開始。房地產連鎖效應波及家居、建材等行業,企業家接連非正常死亡,凸顯經濟下行的社會成本。例如,7月27日居然之家董事長汪林鵬跳樓,7月17日廣州家居教父曾玉洲自殺,顯示房地產危機已傳導至下游產業,引發連鎖悲劇。
三位時評人都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難以通過短期政策逆轉。文昭特別提到,中國的通縮困境不僅源於外部關稅壓力,還因內部消費力萎縮與高失業率加劇。蔡慎坤則指出,習近平或對經濟問題漠不關心,其理想更接近朝鮮模式,優先穩權而非救市。老燈預測,房地產崩盤的連鎖效應將引發更多行業危機,社會不滿情緒醞釀「大亂」。
國際格局:中美談判與全球貿易新秩序
文昭分析,2025年7月,美國與歐盟、日本達成框架性貿易協議,標誌全球貿易格局重塑進入新階段。美國對歐盟與日本商品徵收15%關稅,遠低於對中國的50%(含芬太尼關稅20%及既有關稅),形成以美國為核心的多層次關稅圈:親密盟友(如英國)10%,友好國家(如歐盟、日本)15-25%,發展中國家30-50%,而中俄則被置於最外層的「對手圈」。美國對越南、印尼等國的轉運條款進一步限制中國規避關稅的空間。
老燈表示,川普以關稅為槓桿,成功重塑WTO框架下的多邊規則,通過雙邊協議遏制中國經越南等國的轉運貿易。美國7月關稅收入佔聯邦總收入5%,遠高於往年的2%,顯示關稅戰為美國財政注入活力。與此同時,中國財政卻因內需疲弱與出口受阻而枯竭,凸顯中美經濟耐力的差距。美國參議院提議將關稅紅利發放給民眾,每人600美元,四口之家2400美元,進一步增強國內支持。
從地緣政治角度觀察,蔡慎坤分析美國正回歸孤立主義,川普提議削減75%對外援助與50%國務院預算,並可能停止對聯合國與北約的資助。若美國退出聯合國,蔡慎坤揶揄聯合國總部或遷至中國雄安,但這也反映中國在國際舞臺的孤立。文昭提到,中共試圖拉攏歐盟與日本抗衡美國的努力已告失敗,8月1日後,美國對大多數國家的關稅延緩截止,中國則面臨8月12日的談判大限。
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於7月29日在瑞典結束,無實質突破。中國希望延長90天休戰期,但美國財長貝森特強調最終決定權在川普手中。老燈警告,若中國繼續與俄羅斯深化合作,川普可能對中國加徵100%以上的關稅,使中國在全球貿易新秩序中進一步邊緣化。蔡慎坤則認為,美國經濟表現強勁,第二季度GDP增長3%,遠超預期,顯示關稅戰未如預期引發通脹,反而實現「軟著陸」,為美國降息與刺激投資創造條件。
內部政治:北戴河會議與四中全會的權力博弈
蔡慎坤與老燈均強調,7月30日政治局會議確認10月召開四中全會,主要議程為制定「十五五規劃」,但背後隱藏更深層的權力鬥爭。文昭指出,北戴河會議作為中共高層非正式協商的窗口,將為四中全會定調。蔡慎坤補充,北戴河會議雖不再公開承認,但其作為元老、現任高層與軍方交流的平臺,影響力不可小覷。8月31日至9月1日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閱兵,進一步壓縮四中全會的籌備時間。
老燈爆料,政治局會議已任命張又俠為中央軍委代理主席,習近平軍權旁落,顯示內鬥加劇。他還提到,李強近期頻繁亮相(如出席金磚峰會與亞下水電站開工儀式),被視為元老幫認可的接班人。蔡慎坤則傳聞四中全會可能出現新常委名單,包括丁薛祥任總書記、陳吉寧任總理、張又俠任軍委第一副主席等,但強調這些名單真偽難辨,僅反映黨內派系博弈的複雜性。
軍方清洗是另一焦點。蔡慎坤與老燈均提到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與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下落不明」,顯示習近平對軍權的掌控面臨挑戰。蔡慎坤分析,習近平因年齡增長與權力不安全感加劇,清洗力度空前,甚至波及「習家軍」。第六輪中央巡視針對四大直轄市、廣東與金融央企,預示四中全會前還將有更多高官落馬。文昭補充,軍方動盪可能影響閱兵安排,張又俠是否親自閱兵成為關注焦點。
社會動盪:內卷與民心離散
老燈從社會層面觀察,經濟下行加劇內卷與動盪。上海金澤鎮招聘環衛工要求筆試與面試,報名人數達1198人,競爭激烈程度令人震驚。一名女子在求職簡歷中暗示接受潛規則,反映就業市場的絕望。頻發的開車撞人事件(如成都雙流夜市事故)被老燈視為「社會動亂前兆」,顯示民眾對經濟與政治的不滿情緒瀕臨爆發。
蔡慎坤提到,當局收繳公務員與企事業單位員工護照,嚴格出境禁令,連外籍人士也受波及。金融時報報導,富國銀行暫停員工赴華商務旅行,顯示國際對中國營商環境的擔憂。文昭補充,民眾對政治新聞的疲倦感上升,如臺灣大罷免活動的失敗,反映民眾對政治的冷漠,這可能影響未來變革進程。他進一步分析,這種冷漠感源於連年政治刺激與經濟困境,民眾對體制失去信心,轉而選擇「躺平」或消極抵抗。
四中全會展望:驚雷抑或平淡?
三位時評人對四中全會的預測存在分歧。
蔡慎坤期待,若傳聞中的新常委名單成真,四中全會或成為「驚雷」,類似1976年懷仁堂政變的歷史轉折。老燈則斷言,張又俠代理軍委主席與李強接班已成定局,習近平權力退場只是時間問題。文昭則較為謹慎,認為中共可能選擇「無重大人事變更」方案,優先穩定權力而非激活經濟,繼續強化管控。
不過,三人都認為,經濟困境與國際孤立使中共的應對空間受限。文昭警告,若無制度性改革,通縮的積極效應難以發揮,經濟可能走向蘇聯模式或國家資本主義。蔡慎坤則認為,習近平或不在乎經濟問題,其理想更接近朝鮮模式。老燈預測,房地產崩盤的連鎖效應將引發更多行業危機,社會不滿情緒醞釀「大亂」。此外,黨內路線分歧——維穩與改革之爭——仍未明朗,可能導致四中全會難以達成共識。
未來挑戰:民心與國際孤立的雙重考驗
文昭強調,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於制度性缺陷,國企壟斷與民企萎縮導致資源錯配,通縮無法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蔡慎坤指出,習近平的集權思維與對經濟的漠視,可能使中國錯失改革窗口期,走向更嚴重的內卷與社會撕裂。老燈則從民意角度分析,頻發的社會事件與就業困境顯示民眾對體制的信任已降至谷底,任何政策失誤都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不滿。
國際層面,美國主導的貿易新秩序將中國推向邊緣,與俄羅斯的聯盟又加劇西方孤立。文昭預測,8月12日的中美談判大限將是關鍵,若無重大讓步,中國可能面臨更高關稅與經濟孤立。蔡慎坤則認為,中共試圖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已無效,內外壓力交織下,四中全會的決策將決定中國未來五年的命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