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在覺醒 河北驚現「中共≠中國」標語(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08-13 1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不能等於中國
「中共≠中國」。(圖片來源: 视频截图 chenjing/看中國)

當今國際社會,正逐步形成一股「中共≠中國」的共識。自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提出將中共和中國人民區分開來的精闢論述以來,越來越多國家與民眾意識到:中共並不代表中國,更不等於十四億中國人民。相比之下,大陸內部長期受黨國宣傳影響,許多人仍未徹底看清這一點。然而,隨著中共暴政日益赤裸、肆無忌憚,民眾的忍耐正在逼近臨界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覺醒,認識到政權與國家的本質差異,並在思想上主動與中共劃清界限。

近日,一張出現在河北街頭的標語照片,正在中文網際網路和海外社交平臺掀起波瀾。標語內容簡單卻直擊要害:「中共≠中國」。短短六個字,劃出了一條長久被有意混淆的界線,將政權與國家、黨派與民族做了明確切割。

這張照片據稱拍攝於河北省廊坊市某地的電線桿上。除了醒目的大字「中共不等於中國」,旁邊還附有小字:「中共是馬列子孫,中國是炎黃子孫」。信息的指向不言而喻:中共政權源自馬列主義的外來意識形態,而中國文明則是五千年歷史積澱的本土民族共同體。

為何「中共≠中國」如此敏感?

中共自建政以來,便將「黨」與「國」綁定為一體,並以「愛國=愛黨」作為政治宣傳的核心公式。在教育體系、媒體敘事乃至外交辭令中,「中國」與「中共」被反覆等同,任何質疑政權的聲音都可能被扣上「反華」的帽子。

然而,標語中的這一劃分,等於直接挑戰了這套敘事基礎。它提醒人們: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存在,早在中共成立之前已延續數千年;而中共作為一個政黨,只是近百年的政治實體。這種切割,對政權而言無異於釜底抽薪。

民怨積累到什麼程度?

從經濟層面看,中國近年陷入經濟下行泥潭。青年失業率節節攀升,官方甚至一度停止公布數據;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金融風險蔓延;各地「討薪潮」與「爛尾樓」維權事件屢見不鮮。

在社會層面,高壓的言論審查、對異議人士的打壓,使得公民表達空間幾近封閉。即便如此,民間的不滿仍透過各種非正式途徑洩露——牆上的塗鴉、地鐵的傳單、天橋的橫幅、乃至社交平臺的「擦邊」表達,構成一種「隱形抗爭」。

「民族主義反共」的新趨勢

有網友指出:「從民族主義出發,反共是最容易獲得廣泛支持的途徑。」這個觀察頗具現實意義。在中共的政治語境中,「愛國」長期被壟斷為對黨的忠誠,但當民眾開始認識到「愛國不等於愛黨」,並將反共視為守護民族利益的一部分時,這種思想轉向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共鳴。

標語中的「炎黃子孫」與「馬列子孫」的對比,正是這種民族文化反思的縮影。它提醒人們,真正的中國文化與價值觀,並不依附於馬列主義或其政治實踐。

牆內風向在改變?

雖然這樣的標語在中國屬於極高風險的行為,但它並非孤例。近年來,不論是上海的「白紙運動」、北京四通橋的橫幅,還是各地零星的抗議行動,都顯示出一個趨勢——在高壓之下,仍有人願意冒著被捕乃至更嚴重後果的風險,向政權發出挑戰信號。

這種「敢貼」與「敢說」的頻率一旦持續上升,將不只是個別人的孤立行動,而可能形成象徵性力量,成為更多人心理上的破冰契機。

轉折的前夜?

歷史告訴我們,巨變往往在表面平靜中醞釀。今天,河北街頭的六個字,也許只是無數微小裂縫之一。但裂縫一旦積累到臨界點,牆體就可能轟然倒塌。而這張被看見並被拍下來的標語,並不會使孤立的。應該還有很多還沒被看見就被維穩撕下去了。

對中共而言,這種「中共≠中國」的思想傳播,比任何單一的街頭抗議都更具顛覆性。因為它挑戰的是中共根本不合法的事實;而對覺醒中的民眾而言,這或許是一條通往思想解放的起點。

正如一位網友所言:「當每個中國人都懂得中共不等於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就完全自由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