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chenjing/看中國)
中共的政治語言中,有一個詞被反覆使用到幾乎麻木,這個詞就是「人民」。從黨的文件,到領袖的講話,再到宣傳標語,「人民」二字總是高高掛在嘴邊。中南海正門新華門上就赫然寫著「為人民服務」五個紅色的大字,意外地醒目。然而,這個詞在中共話語體系中,真的是指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嗎?
有句話説:謊言重複千遍,人們就相信是真理了,很多「韭菜」,尤其是那些被黨國宣傳洗腦後,真的以為自己就是「人民」了,甚至因為被冠上這個稱號而感到一絲自豪。
殊不知,在中共的語境中,「人民」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甚至帶有特權色彩的專有名詞,它與現實生活中的你我他之間,其實隔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蘇聯時期曾流傳過一個笑話:有人問一位農民,「你知道『人民』是誰嗎?」農民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搖頭說不知道。但轉念一想,又回答:「大概是斯大林的父親吧,因為他總是說自己是『人民』的兒子。」這個笑話放到中國,同樣適用。只不過,把「斯大林」換成「黨」或「領袖」,意思就完全對上了。
那麼,中共口中的「人民」,到底是什麼呢?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其實也沒啥神秘的,那就是權貴。當你把「為人民服務」翻譯成「為權貴服務」,一切突兀和矛盾都會瞬間消失,邏輯變得清晰順暢,「為人民服務」的真義:其實是為權貴鋪路。
舉幾個例子來説明一下,大家就清楚了。
人民醫院:普通人看不起病,動輒傾家蕩產;而權貴們卻能報銷全部醫藥費,甚至享受特供病房。所謂「人民醫院」,實際是「權貴醫院」。
人民警察:對小民來說,是高壓與懲戒,偷三千塊錢,鐵窗伺候;對權貴而言,則是貼身保鏢,侵吞萬億資產,依然安享太平,甚至還能得到國家機器的維護。例如,近期備受關注的「楊蘭蘭事件」,正是活生生的案例。
人民法院:在這裡,普通人偷獵一隻鳥可以判十年;而涉及權貴利益的活摘器官,卻能「合法化」。
人民軍隊:早已演變成黨衛軍,而不是保衛老百姓的,相反每次戰爭,犧牲的都是老百姓的孩子,目的還是爲了保護政權與特權階層。為了確保權貴們的「千秋萬代」,哪怕是和平年代,一旦有人說了真話,鎮壓的槍口就會對準「人民」,爲了「維穩」把百姓當成權貴和國家的敵人。
人民公僕:名義上是服務人民的公務員,實際上是權貴的家臣,一切以權貴的指令為唯一行動準則。
這種語言遊戲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利用了人們對「人民」一詞的天然好感與情感共鳴,將統治者的私利包裝成全民的共同利益。當大多數人還在為「我們是人民」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事實上,他們早已被排除在「人民」的範疇之外,成了被收割、被監控、被管理的對象。
所以,當你再聽到那些滿口「人民」的官方口號時,不妨先在心裏默默替換成「權貴」。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的所有行爲和所做的一切事,瞬間變得真實而合理了。
當「人民」被謊言矇蔽雙眼的時候,權貴們便可以肆意妄為,為所欲為而無須擔憂後果。他們可以用「為人民服務」作為遮羞布,掩蓋貪婪、暴力與壓榨;可以用「人民的名義」為自己築起堡壘,把一切異議之聲踩進泥土。
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最大的危機並不來自外敵,而是來自人民覺醒的那一刻。當真相被揭穿,當謊言不再奏效,當被壓迫的人群意識到自己只是被利用的棋子時,那種積壓多年的憤怒將像洪水一樣決堤。到那時,再厚的高牆、再嚴密的防線,也擋不住歷史的清算。
如今這片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名義上屬於人民,名義上是共和,然而在現實中,人民的力量被削弱,共和的精神已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是中共政權的獨裁統治。
在這片土地上,環境與道德雙雙陷入貧瘠——河流與土壤因化學與物理污染而傷痕纍纍,社會價值觀則被長期的暴力、欺騙、恐懼所腐蝕。從官方宣傳到日常生活,獨裁與謊言被反覆上演,甚至被當作行事準則傳遞給全體國民,包括最年輕的一代。
這種示範作用是深遠的。當一個政權以權力至上取代法治,以恐懼治理代替真誠交流,以黃色文化與權錢交易取代健康的精神生活,便等於用制度化的方式向人民輸出墮落與麻木。
於是,在這片曾孕育過文明與文化的土地上,留下的是被污染的環境、被摧殘的精神,以及一群在痛苦與壓抑中掙扎的中國人。這不是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國家,也不是一個有共和精神的國家,而是一個被專制牢牢掌控、以暴力與欺騙為核心運作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