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川普在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泽连斯基(圖片來源: 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
最新消息傳來,川普在一次聲明中透露,他不僅與澤連斯基及七位歐洲領導人舉行了會議,會後還直接致電普京,開始推動一場普京與澤連斯基的單獨會談。川普強調,等兩人會談後,他將安排一場三方會議——即普京、澤連斯基與他本人共同參與。
這一動作耐人尋味。原本外界普遍預期,美國會直接推動三方會面,但川普卻臨時加了一個「保險閥」:先讓俄烏雙方直接對話。為什麼?因為川普深知,如果自己直接在場,將來烏克蘭一旦覺得受委屈,國際輿論勢必會指責是川普「逼迫澤連斯基讓步」,甚至被描繪成「川普與普京合謀欺負烏克蘭」。這種形象風險是川普不願承擔的。
俄烏談判的核心問題只有兩個 安全保障與領土歸屬
安全保障問題:這一點上,普京已經做出歷史性退讓。他同意烏克蘭接受西方的軍事保護,這與他發動戰爭時要求「去軍事化」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阿拉斯加會議上最大的突破。
領土問題:這仍是最大的難題。無論是頓巴斯還是南部地區,劃線都牽動巨大爭議。任何公開討論都會引發輿論反彈,因此三方都避而不談。
川普的角色並非深入細節,而是確保宏觀框架不會崩潰。細節可以留給雙方代表談判,但「大方向是否能談下去」則需要最高層的默契。這也是為什麼川普安排先有普京與澤連斯基的直接會晤,確認雙方不會「徹底翻桌」後,再由他出面推動框架協議。
歐洲態度的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在領土問題上的立場出現了明顯鬆動。最初歐洲強調「領土不可讓步」,但近期開始轉向「領土歸屬應由烏克蘭人民自己決定」。這一轉變意味著,歐洲領導人已經接受現實:戰爭的無限消耗對烏克蘭而言不可承受。民意調查顯示,如今近七成烏克蘭人支持停戰,只有不到三成仍希望「戰鬥到底」。
換言之,澤連斯基若回國後把領土問題交由議會或全民意見來決定,將不違背憲法的字面精神,又能留出迴旋空間。這與俄羅斯「四州入憲」的做法形成對照,雙方都可能透過「法律程式的模糊性」為政治妥協騰出空間。
為什麼普京突然退讓?
很多人困惑:三年戰爭,普京為何此時突然展現和談意願?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川普的策略性利誘:拜登政府上臺後對普京大加羞辱,稱其為「殺人犯」,讓俄方徹底被推向孤立。而川普則採取完全不同的方式:給予面子,甚至鋪上紅毯,營造「重返國際舞臺」的可能。對一個內心仍渴望在歐洲有一席之地的普京而言,這種利誘遠比威脅有效。
經濟與精英壓力:此次隨普京出訪的,不乏俄國寡頭與經濟巨頭。這些人看到了如果與美國重新打開合作,將有巨大利益。這種內部壓力也推動普京尋找下台階。
人口與消耗現實:俄羅斯可以用少數民族填補戰場,但長期的人力損耗不可逆轉。烏克蘭人口僅為俄羅斯的四分之一,更承受不起無限消耗。繼續下去只會是雙輸。
川普的「保險閥」思維
從整體布局看,川普的策略是先確認大方向,再逐步收斂細節:
先確認安全保障:普京已讓步,這是關鍵突破;領土問題留給俄烏直接會談:避免美國背鍋;三方會議由川普收尾:推動宏觀框架,實現停火或和平協議。
這種「先鋪路,再保險」的設計,為整個談判進程加了一層緩衝。如果俄烏會談不崩,那麼三方和談就有望在年內看到曙光。
三年戰爭之後 俄烏雙方都在尋找下台階
川普的角色是一個「協調者」和「保險人」。真正的博弈仍在普京與澤連斯基之間,領土問題能否妥善處理,將決定這場戰爭是劃上句號,還是繼續消耗。
但至少,這一次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信號:一個強硬的普京,開始願意翻篇;一個被動的烏克蘭,開始接受現實;川普,為自己和世界都加了一道「保險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