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性看待市場風險,做好自身財務規劃。(圖片來源:中央社)
2026年,一旦房價再次下跌,沒買房的人恐難逃五大厄運!當前的房價調整自2021年底已開始,期間「救市」措施不斷,但整體下行趨勢依舊明顯。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7月份百城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0.77%,同比下跌7.32%,部分地區連續下跌超過30個月,跌勢未見緩解。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帶來了挑戰,但「沒買房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慶幸哪?小心,沒房人將面臨更加不利的局面!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01 失業風險、經濟壓力
深圳的周波:「專職設計師十三年,終於還是被優化了,失業半年,還是沒能扛住,每月1.6萬的房貸,舉全家之力也供不上50%,只能降價賣房。」
這個案例就足以說明瞭房價和失業的緊密聯繫,
以前說房子關聯產業眾多,一旦作為核心的房子進入調整,上下產業鏈也會受影響,房地產業、建材、家裝等相關行業紛紛進入調整期,整體就業環境惡化。對於已擁有房產者,儘管收入受影響,但擁有穩定資產可以緩衝收入波動,減少失業帶來的經濟壓力。相反,沒買房的人沒有資產積累,一旦失業,生活壓力驟增,難以承擔租房或未來購房的雙重成本。行業幾乎進入冷凍,降薪裁員似乎是家常便飯。如果房價再降,低迷的情況再續,屆時,沒買房的人也難以倖免被裁員。
02 社會矛盾加劇,心理壓力更大
社會安定肯定與經濟是脫不開關係的,經濟大環境好,大家都能賺錢,不愁吃飽,不擔心壓力,自然是太平天下。
經濟不穩定,大家生活壓力大,吃不飽睡不好,心理問題飆升,犯罪率也會大幅增加。
看看日本97年經濟泡沫破滅,98年全年日本自殺率激增35%。核心原因還是因為日本當年的經濟崩盤導致很多企業破產,打工失業,再加上日本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加劇了日本年輕人找工作愈發困難。
而且一旦社會閒人太多,就更容易引發社會矛盾,什麼偷雞摸狗,攔路搶劫……屢見不鮮……
如果社會矛盾增加了,只怕是還沒有買房的人,也不可能很平穩度日吧。
已有房產者至少擁有一定的經濟保障和住所穩定感,而沒買房的人,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生活無保障,更易感到焦慮和無助,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突出。
03 房貸難獲,購房門檻提高
沒買房的人面臨更高的貸款門檻,置業夢想難以實現。(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很多人說房價只要跌下來,大家的買房成本就低了,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使房價很低,還沒買房的人依舊不可能全款。
終究還是要走首付+貸款的方式。
房價驟降可能使房屋市值低於貸款餘額,銀行為防範風險必然收緊貸款政策。已買房者儘管面臨貸款壓力,但已有信用和資產支持。沒買房的人則面臨更高的貸款門檻和更嚴格的審核,購房難度進一步加大,置業夢想難以實現。
可是如果房價驟降,對於已經買房的人來說,他們考慮的是市值與貸款的關係,如果市值還沒有貸款高,可能棄房人會增加。
04 投資風險激增,未來財富更不確定
房地產歷來是通脹對沖和財富保值的重要工具。房價下跌階段,投資風險急劇增加。已買房者雖然資產縮水,但仍持有實體資產,有望隨著市場回暖獲得恢復;而沒買房的人若此時入市,面臨的市場波動和投資虧損風險極大,財富積累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過去很多人買房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自己住更多,還是為了投資房地產市場,
畢竟,過去若干年已經證實,相比銀行存款,房子的投資更能戰勝通脹,
以前房價上漲的時候,投資房產穩賺不賠,房價下跌,房子的投資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對於還沒買房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賭博。
05 開發商或減少供給,房源更加稀缺
房價下跌帶來利潤壓縮,開發商因利潤不達預期可能大幅減少新房供應。曾經有一位開發商就說過,「如果一個樓盤最後只能賺一個億,我寧願不開發!」
可見,開發商對於利潤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如果不達預期,這種虧本的買賣就沒人願意做,開發商可能停止拿自建房。
但這種行為反饋到市場,好房子會越來越少,一部分地區沒買房的人甚至會面臨「一房難求」的窘境。
已有房產者雖面臨房產保值壓力,但至少擁有置業基礎。沒買房的人選擇空間縮小,購房成本反而可能上升。
綜上,對於「沒買房的人」來說,房價持續下跌不一定是好事。已買房者雖然面臨資產縮水的風險,但至少擁有實物資產作為經濟保障,能更有效緩衝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衝擊。
對於還沒有買房的人,不應盲目期待房價持續下跌,而是要理性看待市場風險,做好自身財務規劃,審慎決策,防範可能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也需要提醒大家,盲目入市,反而更易掉入高位接盤、資產縮水的陷阱。
責任編輯:家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