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副教授黃愷。(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看中國2025年8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日,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41歲副教授黃愷墜樓身亡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據知情人士透露,是「非升即走」的考核害死了他,此事引發大家對高校考核制度的反思。
據該校官網介紹,黃愷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2011年博士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導師為諾貝爾獎得主John Polanyi。他畢業後先後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德國馬普協會Fritz Haber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助理研究員工作;2018年回國後在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任職。
黃愷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固體表面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他在多個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5篇論文,參與過不少科研項目,還被列入2025年南粵優秀教師的表彰名單。
5月23日,黃愷課題組還在招聘全職實驗員,此後他照常參加學校宣傳活動,在直播中介紹化學專業。7月份,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為學生揭秘化學專業。
然而,8月12日,卻傳出他突然離世的消息,學校於18日舉行追思會。19日,校方先是將其官網介紹頁面變為黑白,後又刪除相關信息。家屬與校方至今未公開其死因。
據《瀟湘晨報》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黃愷於8月12日去世,年僅41歲,7月底才剛結婚。
8月20日,記者聯繫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事需要聯繫學校的傳媒部,並提供了聯繫方式,但記者多次撥打都不通。
記者聯繫鮀江派出所詢問,8月12日是否出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處理一起墜樓事件,接線人員表示肯定,並告訴記者:「這件事家屬包括(學校)雙方都有來所裡,事情已經解決好了。」
黃愷離世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紛紛表達哀悼與惋惜,同時對死因展開討論,有人爆料他跳樓輕生。8月20日,「廣東一副教授疑墜樓身亡」登上微博熱搜。
有了解內情的網友透露,與黃愷同一批次進入學校的其他同事都通過了「非升即走」的考核,只有黃愷一人沒通過。盡管其履歷突出,但考核結果卻不理想。此事引發大家對高校考核制度的反思。
有網友痛批:「又是非升即走害死人,這麼多年輕的科研人員自殺!」「高校不能只看論文數量、課題級別這些硬性指標,年輕教師壓力太大了,『非升即走』不該成為壓垮他們的稻草。」「就他一個人考核沒過 ,被針對了吧?」「說白了,就是不想付這個高工資,辭退一個人。」
不少人深表同情:「黃教授的事真讓人心痛,希望高校能多關心教師,別再發生這樣的遺憾。」「當初在加拿大就不該回來的呀!好不容易出去了,又回來捲。」「實話說,如今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哪哪都在比拼,連高校都變成了捲的戰場。有時候,一個堅持不懈追求的夢想破滅了,難免有些人會產生一了百了的念頭。」
有網友從黃愷朋友的悼念詞「希望黃愷來生不要再遇見那些惡心的事情」中,嗅到一絲不尋常,由此猜測他生前可能遭遇不公或難以言說之事。網友們呼籲學校和家屬公布真相,給公眾一個交代。
其實,黃愷的離世並非個例。近年來,中國高校教師因壓力過大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的案例屢見不鮮,引發社會關注。
高校教師面臨科研、教學、職稱評審等多重壓力,「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度讓許多教師處於持續焦慮中;頻繁的考核和項目申請佔用大量時間和精力;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壓力與日俱增。
一份針對中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鬱症狀,其中青年教師群體的比例更高。然而,出於面子和職業發展考慮,很少有人主動尋求心理幫助。
近年來,高校教師因壓力過大出現意外的事件時有發生。8月4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生工食品學院,有一位博士生導師因壓力過大選擇了跳樓,年僅35歲。2024年4月2日,38歲的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宋凱,在學校第一個聘期的考核未通過後,在家中自殺。
這些悲劇給高校和社會敲響了警鐘,不少人呼籲政府關注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合理減輕他們的工作和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