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拍攝的照片顯示,在德國西部法蘭克福的一臺筆記本電腦屏幕上(右)顯示了美國人工智慧研究組織OpenAI開發的ChatGPT應用程序的徽標,在智能手機屏幕上顯示了字母AI。(圖片來源: KIRILL KUDRYAVTSEV/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報導)《電訊報》報導,早在2000年3月20日,《巴倫週刊》就在封面上提出疑問:「網際網路泡沫何時破裂?」它警告說,「那令人不快的爆破聲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出現。」事實果然如此,當天,一家最受追捧的科技公司股價暴跌60%,隨後大批企業接連倒閉,數萬億美元市值瞬間蒸發。如今,華爾街開始擔憂,人工智慧(AI)的繁榮是否也將迎來類似的「爆破聲」。週二,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大多數人工智慧投資幾乎沒有回報,引發市場對科技股的集體拋售。
MIT的學者寫道:「儘管企業對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投資高達300億至400億美元,但95%的組織獲得了零回報。」受此衝擊,市值4萬億美元的英偉達股價下跌3.5%,數據巨頭Palantir下跌9%。該報告被認為可能成為刺破科技股泡沫的導火索。
企業投資受挫 AI革命停滯
自2022年ChatGPT問世以來,矽谷對人工智慧充滿信心,企業高管們投入數十億美元,希望通過部署AI工具來削減成本。然而,MIT最新的調查卻揭示了另一面:150位商界領袖和350名員工的反饋顯示,只有5%的AI試點項目創造了數百萬美元的價值,絕大多數項目停滯不前,對財務報表幾乎沒有影響。
摩根大通前研究主管馬爾科.科拉諾維奇(Marko Kolanovic)評論稱:「這聽起來很符合泡沫的特徵。」MIT進一步指出,雖然80%的公司探索過人工智慧,但僅有40%進入部署階段,最終只有5%進入實際生產。許多企業級AI系統被「悄然拒絕」,而大量員工反而選擇自掏腰包購買ChatGPT等消費級產品。
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上週末也承認市場過熱:「投資者是否過度興奮?我認為是的。」他甚至提醒,有些人可能會損失「巨額資金」。受此氛圍影響,日本科技巨頭軟銀(SoftBank)股價週二下跌7%,成為市場擔憂的焦點。
泡沫爭議與市場前景
儘管市場瀰漫憂慮,部分分析師仍堅稱人工智慧牛市尚未結束。Wedbush Securities技術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表示:「懷疑科技股反彈的人將(再次)被證明是錯誤的。我們認為科技牛市至少還會持續兩三年。」
不過,《財富》指出,納斯達克指數今早下跌逾1.2%,創下自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顯示投資者的熱情正在降溫。韓國SK海力士和台積電股價大跌,而軟銀暴跌逾7%,相比之下,中國科技股波動有限。
包括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利歐(Ray Dalio)和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Joe Tsai)在內的知名投資人也曾提醒,人工智慧投資熱潮與上世紀90年代末的網際網路泡沫極為相似。達利歐警告:「新技術一定會改變世界,但有人把這與投資成功混為一談。」
更為謹慎的聲音則認為,AI浪潮甚至可能超過網際網路泡沫的風險規模。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托爾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直言,當前標普500指數前十大公司的估值水平,甚至已高於網際網路泡沫鼎盛時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