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公投失利,朱立倫籲釋放柯文哲,賴清德強調司法獨立。(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8月24日訊】台灣政壇與能源議題近日同時成為焦點。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案遭收押,引發朝野高度關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呼籲應予釋放,並質疑司法過程;總統賴清德則重申司法必須獨立,籲各界尊重制度。同日,攸關核能政策的「核三廠重啟公投」結果出爐,最終未達法定門檻而不通過,工商團體對結果表示遺憾,並強調若缺乏核電,台灣難以維持穩定供電。
柯文哲遭收押 朝野反應兩極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日因涉貪案遭法院裁定收押禁見,震動政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公開呼籲應釋放柯文哲,認為司法不應淪為政治鬥爭工具,強調社會期待的是「公平正義」而非「選擇性辦案」。朱立倫指出,柯文哲身為在野黨重要領袖,其遭遇不僅影響個人,更牽動政治生態的平衡。
對此,總統賴清德在出席活動時回應表示,台灣是民主國家,司法獨立是憲政核心價值。他呼籲朝野各界應理性面對,避免對司法過度干預或施壓,「政府會尊重司法專業判斷,也希望社會大眾給予司法機關空間」。賴清德並強調,無論任何人涉案,都應依法偵辦,這是確保社會公正的必要程序。
政治觀察人士分析,此案正值各政黨積極布局未來選舉之際,牽動在野整合與朝野攻防。朱立倫強硬表態,意在鞏固藍營支持者,並吸引部分對司法不信任的選民;賴清德則選擇重申司法獨立,以展現執政黨的穩健立場。柯文哲是否能脫身,及其對民眾黨後續發展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核三重啟公投未過 同意票未達門檻
與政治風暴同時進行的,還有牽動產業界的能源政策。8月23日舉行的「核三廠重啟公投」結果出爐,最終同意票434萬多、不同意票151萬多,雖然同意票數明顯高於反對,但未達投票權人總數四分之一的法定門檻,因此判定不通過。
對此,工商團體表達尊重公投結果,但對未能通過深感憂慮。工商界代表表示,台灣製造業正處於國際競爭激烈的關鍵時刻,企業最迫切的需求是「穩定供電」與「合理電價」。他們直言,若完全排除核電,台灣能源結構將更加依賴天然氣與再生能源,恐難以在短期內滿足產業需求,「沒有核電做不到」。
工商界呼籲政府重新檢視能源政策,在確保供電穩定與降低碳排放之間找到平衡。他們認為,無論是延役既有核電廠、發展再生能源,或強化電網建設,都需要更明確、務實的規劃,以免能源不確定性拖累台灣的經濟發展。
政治與能源課題交織 考驗執政
外界觀察,司法風暴與能源爭議雖屬不同領域,卻共同考驗政府治理能力。一方面,柯文哲案凸顯在野黨與執政黨對司法公正的認知差距,若處理不當,可能加劇社會撕裂;另一方面,公投結果雖顯示多數投票者傾向支持核能,但門檻限制使得政策未能改變,工商界對能源穩定的焦慮仍待回應。
賴清德總統在兩大議題中皆扮演關鍵角色。對於司法,他需維持制度公信力;對於能源,他必須在環保訴求、社會期待與產業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分析人士指出,這將成為賴政府下階段最艱鉅的挑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