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普京40分鐘通話。(圖片來源: 公用領域 白宮官網)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在上週五於阿拉斯加與普京會晤後,旋即在白宮接見了澤連斯基以及多國歐洲領袖。他的安排很清楚:希望俄烏兩國元首盡快會面,推動和談。
然而,事與願違。就在川普表態的兩天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公開表示,莫斯科並無與基輔進行會談的計畫。對此,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中表達了不滿,他甚至放話:若兩週內沒有實質進展,美國將考慮對俄羅斯實施大規模制裁。
這一幕似曾相識。川普口中的「兩週」,已不止一次成為他的關鍵時間表。但問題的核心並不在「兩週」是否會兌現,媒體人方偉認為關鍵在於,川普為何始終「讀不懂」普京?
為何川普讀錯普京?
川普無疑是個極有頭腦的商人與政治人物,經商數十年,閱人無數。然而,他面對普京卻屢屢判斷失準。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川普不是獨裁者。
對於普京、金正恩、甚至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而言,最高優先考量並不是國家的利益,而是「個人的權力安全」:政權能否延續?王座能否穩固?生命是否無虞?
獨裁者之間的交流,往往建立在這一點上。而民主國家的領袖,尤其像川普這樣的「商人總統」,天然會用「對國家有利」的角度去說服對方。這就導致了雞同鴨講。
川普對北韓的經濟藍圖正是一個鮮活例子。2017年至2019年間,他與金正恩數度會面,甚至親赴板門店,拋出「經濟繁榮換棄核」的橄欖枝。但金正恩真正思考的,是:一旦百姓富裕、眼界打開,他的皇位還能坐得穩嗎?於是,川普的藍圖在平壤看來不啻笑談。
同樣的邏輯適用於今日的普京。俄烏戰爭打到如今,俄羅斯付出超過五千億美元軍費,死亡傷亡人數超過百萬,但戰果有限,既未奪下烏克蘭主要城市,也沒有足夠領土可作籌碼。對普京而言,輕易談判等同於承認失敗,這將動搖他25年來苦心經營的權威。唯一能保住權力的方式,就是繼續打——只要戰爭沒有停止,他就能繼續以「強人」姿態維持統治。
川普看不透的,正是這層獨裁者的生存邏輯。
普京的「中國學徒」戰術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戰術上極可能「借鑑」了中共的經驗。中共過去幾十年兩次經典操作,為莫斯科提供了現成範本。
第一,國共內戰時的「打打談談」。
1945至46年間,毛澤東親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表面上「求和」,暗中卻大舉北上,將精銳部隊轉進東北,在蘇聯援助下壯大為25萬正規軍。三年後,中共最終推翻國民政府。這種「一邊談、一邊打」的策略,正是今日俄羅斯的翻版:對外釋放「和談」煙霧彈,實則拖延時間、積蓄力量。
第二,加入WTO時的「滿口答應,什麼也不做」。
2001年中共承諾大幅開放金融、電信、物流等服務業,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減少補貼。然而20年來,這些承諾幾乎全部落空:市場封閉、盜版橫行、國企補貼肆無忌憚。國際社會眼中的「契約精神」,在中共眼裡成了「技巧」——一句話:承諾只是戰術,落實才是笑話。
普京如今的手法,與中共如出一轍:
一邊暗示願意和談,一邊繼續擴軍備戰;對外口頭承諾,實際卻毫無履行之意;藉助中國軍火、資金、技術支援,維持戰爭火力。
可以說,俄羅斯已經成了北京的「徒弟」。
民主與專制的隔閡
這場「川普誤判普京」的故事,本質上是民主與專制兩種制度的思維隔閡。
民主領袖考慮的是國家整體利益:經濟繁榮、社會穩定、選民支持。獨裁者則聚焦於個人安危:如何避免政變?如何壓制精英?如何延續權力?
因此,當川普以「繁榮」勸普京時,普京心裏想的是:「這會不會讓我丟掉政權?」
當川普以「國家利益」遊說金正恩時,金正恩在乎的卻是:「我還能不能穩坐龍椅?」
這就是川普「讀不懂」的原因——兩者根本不在同一個語境裡對話。
學費還得繼續交
川普的聰明在於,他能快速學習。但在完全看透獨裁者的生存邏輯之前,美俄之間仍難避免一段消耗戰,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凡爾登戰役一樣,血腥而漫長。
這既是川普的學費,也是世界必須承受的代價。
真正的問題不是「川普讀不讀懂普京」,而是:民主世界能否在獨裁者的「拖延與欺騙」中堅守到底,不讓自由的規則被專制的「打打談談」徹底顛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